何为道家所讲气脉与丹田
说到气与丹田,学习西医与生理解剖学的人,便会引为笑谈,认为人体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这是愚昧和迷信,或者是道家的人故作神秘之说。
如果讲到瑜伽术的三脉七轮倒也并不反对,因为近年以来,瑜伽术在欧美很流行,在外国学了几手再三变相而不到家的瑜伽术,回来大开教门,倒也大受欢迎。因为这是进口货,从外洋学来的,一定不错。我们可怜的这一代啊!“无洋不是学,有外才称尊。”将来留给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页,必定是可悲可怜的笑料。
其实,现代所谓的生理学,严格地说,只能称为人体解剖学。否则,便可称它为死理学了!因为现代对人体的生理学,都是以解剖人死之后的身体而得到的证明,并非像中国古代,从活人的身上求得证据。
道家所说的三丹田:
上丹田,在两眉之间横通间脑的部位;
中丹田,在两乳之间横通肺与心脏的部位;
下丹田,在脐下横通肾脏之间与大小肠的部位。
另有所谓中宫的,便是胃脘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这些现象和作用,都是人体生命在活着的时候,与呼吸系统发生连带的关系。
丹田,不过是道家修炼观念中的代名词,并非此中真会炼成一颗丹药,假使真有,便会成为肠癌、心肺等癌,或肝瘤了,希望学道的朋友们,切勿迷信内丹真会成粒的误解。
瑜伽所说的脉轮,经过西方科学文化的洗礼,一般瑜伽家们便认为它是生理学神经丛,由间脑一直到会阴各部,分别为之定名。脉轮是否便是神经丛很难说;脉轮与神经丛有密切的关系,那是事实。
如何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的呼吸要顺其自然。腹稳,呼吸自然就顺,下盘就能稳固。气沉丹田的炼精化气,是积累内气,以成内劲功夫。然后炼气化神,以使内劲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这样,内气、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刚发,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实施于较技攻防中。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为印堂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撞丹田
道家养生功。 对“丹田”的具体位置,自古说法不一,通常分为“上丹田”——两眉间,中丹田——两乳间膻中穴,下丹田——脐下1寸三分。今天要撞的就是这个“下丹田”。咱们要撞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位置就在肚脐上下左右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找个如水泥电线杆一样粗细和平滑的大树来撞效果最好,两腿略分开,站在树前,肚子离树干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树就可以了。 动作要点:开始撞时,力量一定要轻,幅度要小,最好穿运动衣裤,(以防皮带或纽扣硌到皮肉),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请先感受一下撞“丹田”时腹内脏腑的感觉,和心里的感觉,可以闭上眼睛仔细体会。呼吸自然而悠闲。说是“撞”,其实那是以后的事,开始练习应该叫做“靠”更为准确。每天撞个几分钟,慢慢的,您多半会撞上瘾呢! 这个功法,可以说适合于每个想要身体强壮的人,“丹田”是人体的发力点。如果您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您觉得“有劲使不出”、如果您觉得“心神不定,魂不守舍”、如果您觉得“体力透支,难以积蓄”,都可以从“撞丹田”中找到解决之法。 “撞丹田”将帮您找到人体的能量库,使您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人体的“内力”。很多人打坐难以入静,“撞丹田”却可让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撞丹田”会使您的内力增长很快,一段时间后,您就可以从“靠”自然转成较为有力的“撞”了。这时,您会发现原来腹部松弛的赘肉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肌肉,这种肌肉没有突显的棱角,与健美运动员的完全不同。但比后者的远为结实。 如果,有年轻的朋友,想练成“钢肚”,这种方法,就是最安全有效的捷径,若每天坚持,大概三年时间,当你气运丹田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类似汽车轮胎那样强健了。 撞丹田的禁忌: l 孕妇及腹部有过较大手术的病人。 l 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 l 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功法心有疑惧的人。 练此功要顺其自然,不可急功近利,与“推腹法”同练,效果更佳。有些朋友肚子赘肉较多,用推腹法跟本没啥感觉,一撞“丹田”便发现敏感点了。这时再用推腹法,事半功倍。呼吸精气,锻炼丹田 关键在于做到“气沉丹田”就是吸气的时候小腹肾区有纳气的感觉。怎么做到这一点呢?练气功必须循序渐进,不然便有走火入魔的危险。第一步:意守心下绛宫(即中丹田),积敛宗气;第二步:顺式呼吸。要注意的是顺式呼吸和逆式呼吸是有差别的:顺式呼吸是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逆式呼吸,却是反过来,吸气时将腹部收缩,呼气时再把腹部鼓起。一定不要弄错。顺式呼吸是一种深度的腹式呼吸,能把中丹田的元气引导到下丹田之中,储存到人体的奇经八脉,从而提升人体的种种机能。
在武侠小说中,打通任督二脉就意味着脱胎换骨,武功突飞猛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
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
简介
任督二脉 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来源
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两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编辑本段打通任督二脉的作用
至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 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上寿一百二十岁,只要以导引内丹的训练,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提高生命品质,就可挑战年寿极限。
编辑本段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
所谓「逆」,是指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好与上述医家所提的经脉循行途径相反。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榖精微)结合凝练成「」,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其中周天的运行以任督两脉为主,这种后升前降的机制,称为升阳火而降阴符,即为打通任督二脉。初关为九月关、中关为十月关、上关为九年关,可见修练之不易。不过,这个修练脉络,却清楚标示从身体到心灵、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灵性的质变过程,是具体可循的。至于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脉」的可能性,经典中虽确实可见内功深厚的道士「布气」之说,即发放外气为人治病,但除了武侠小说,正典中未曾见到以外气打通任督二脉之说。布气治病,是在当时医学环境条件下,面对疾病的无奈对策;当今医疗科技已百倍于布气之功效,若说藉由外力就能轻易打通任督二脉,应属夸张之词。 医家与道家对任督两脉行径的说法,就我个人练功的心得,其差异可从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的锻赞区隔。经书说「顺成人,逆成仙」,即督脉上行而任脉下行。只要练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体原气,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并从「调心」、「入静」着手,河车倒转,而使身形固养,任督两脉气机通畅,所谓性命双修,即此是也。
编辑本段任督二脉经络循行
01、 起于中极之下 02、 以上毛际,循腹里 03、 上关元,至咽喉 04、 上颐循面入目 05、 属阴脉之海也 以上为难经?第二十八难中的经络循行描述 01、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02、 以上毛际 03、 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04、 上颐循面入目 督 脉 经 络 循 行 01、 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 02、 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03、 属阳脉海也 以上为难经?第二十八难中的经络循行描述 01、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02、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 03、 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04、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 05、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 06、 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07、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08、 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 09、 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陶玉玲呼呼吸有氧运动
要善养“浩然之气”
儒家的孟子讲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就是讲修道。
“养”是什么意思?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去除胡思乱想,然后才能“其性存焉”;去妄,然后才有真,这个真后来就叫“真气”。
到今天,我们一共了解了修道要涉及的三种能量,古代叫“气”,但并不是“空气”的气。这三种气,大不一样,我们练功、练气功什么的,只能练“卫气”,它能强健身体,并不能算内力内功;练武功,练内家拳,我们发力“自丹田出”,调气发力,只能调“经气”也叫荣气;只有修大道最后才能修出“真气”来。
◎老子云,得其一,万事毕。所谓一者,先天真一之气,即所谓天地之精,亘藏于阴阳之宅也。何以守之?亦曰:慎内、闭外而已。——《南华真经·副墨》
这里的“先天真一之气”即真气。
真气不是自下丹田出,而是自气海出,“意”和“神”会合来刺激泥丸,这个时候就来真气了,叫“神意相会冲泥丸”,然后修道的人才正式修冲脉(中脉),这叫“真气归中”。真气出现了,就会自动进入中脉,这时候修道的人才算进入无为法,算是“起修大道”了。这就是它的奥妙,这也就是秘诀。
一般人不了解的是,修道每一步有每一步的练法,有每一步的验证,有每一步的理论,绝对是很严格的,也很难讨巧逾越。把道家的“无为”理解成“不作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只能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像是两个人辩论,水平太低的那个人必须把高的那个人的水平拉下来,低到跟他一样的程度,然后才能跟对方说几句。真正无为是得道高人所为,我们只好“无为”啊,“顺其自然”啊,自我开解一下。
◎智者不以(地)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议位为患,可谓无为矣。——《淮南子·诠言训》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为者,因物之所为。一一《淮南子·原道训》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莫从己出也。——《淮南子·主术训》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开两个窍——意窍上丹田和神窍玉枕了。
“展慧中”开两眼两眉间的上丹田窍;收颔“全身清利顶头悬”、“驭白牛”过关开玉枕窍。
然后,我们舌?小舌头;“息停脉住”的时候,我们就返先天了,在完全“入定”的那个“虚静”里,阴极阳生,神意相会——“意气”和“神气”自动地并合一处冲击总窍泥丸,也就是正式地开泥丸窍了。冲击后会产生一种东西,这个东西你要是有意地去感觉它,倒没有了;你不感觉它,就好像有个东西——这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中有精”就是这个东西了,后来叫“真气”,叫“真精”,站在宇宙本体造化的功能上又叫它“先天一气”。这东西“恍恍惚惚,窈窈冥冥”,你想它,它就没了;不想它,它就出来了。它会自动地进入中脉,在中脉里走。
这就是出真气的方法和秘诀。
那么修道修到出“真气”以后怎么办?
要无为,要不想,一想就没有了,一动后天意念就又没有了,所以真气要“养”,要学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呢?去妄存真。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打坐的时候卷舌塞喉,咬紧牙,息停脉住(入定),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窍门就在这里。
呼吸的重要性
开窍我先跟大家讲到这里。那么我们修炼,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儒门的,都要掌握“止息法门”;息特指修道人的呼吸往来,我们现在还谈不上息。我们的呼吸主要跟空气里的氧气打交道,一呼一吸到达肺里,横膈膜以上而已,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个在佛学里叫“风”。所以我们现在也要练呼吸,以便“由风入息”,最后达到“息停脉住”真正入定。进入无为法的修炼,也就进了金丹大道的门了。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阿一阿鼎内剪。——《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打坐歌》
现在,我们练的时候,不要平均呼吸。什么叫平均呼吸?吸三下,吐三下;一二三吸,一二三吐,不要这样练,这样练不出功夫来。
我们练的时候要练“差额呼吸”,这种“差额呼吸法”,在佛教里面就叫“安般法门”。我们现在练差额呼吸,就是呼长吸短,意念管呼不管吸;或者反过来,吸长呼短,意念管吸不管呼。这两种方法,我们现在就要学会,吸长呼短,古人修道叫做“升阳法”;呼长吸短,古人修道叫做“降阴法”,都很关键。
具体修炼的时候,开始吸三下,慢慢地吸四下,再慢慢地吸五下,但是要自然,别憋气。我们现在还谈不上“练息”,现在算是“练风”,总之就是不要像平时那样平静呼吸,要差额呼吸,古代把练习呼吸的修道人叫“练气士”,就是这个原因。
差额呼吸很重要,如果我们呼三下,吸三下,基本没有什么治病的效果,就是练气功效果也不好。那么凡是阳性病,太阳病、少阳病,比如发烧、脸红,一号脉是阳性的病,就用呼长吸短的办法来修炼治病;凡是阴性病,比如少阴病、厥阴病,脸色苍白,身上怕冷,那我们就用吸长呼短的办法修炼治病。所以,我们要是有高血压病,就以呼为主;低血压,就以吸为主——修炼内丹更要注意呼吸。
◎静定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现在公园里也有些人练吸呼,叫“吸吸呼”,我在地坛、天坛公园都看到有人在练。这个方法就是延长吸,然后要停。这样练,相当于做人体内部的“有氧运动”,做着做着会体内生热,而癌细胞怕热,癌细胞在特定的温度是不能存活的;而且我们知道“卫气”可以运用意念引领,卫气卫气,能护卫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延长吸来呼吸,再意守相应的病患部位,就能让身体的某个局部温度升高。
原来我曾开过一家防癌治癌的医院,前后开了七年,我当时兼任医院院长,防癌治癌就用这种方法,呼吸法门运用得当,是有效果的,比如吸吸呼呼停,然后脚跟着动。
1957年有一部革命爱情电影,曾经风靡一时,叫《柳堡的故事》,这是女演员陶玉玲的成名之作,她演那个女主角二妹子,结果陶玉玲成了五六十年代我国观众的“红色恋人”。陶玉玲成名了,但后来她还年轻时就得了口腔癌和乳腺癌,她就练这个——“吸吸呼呼停”;现在,她可能七十多了吧,还在电视里介绍这个“吸吸呼”昵!她是个聪明人,实实在在修行,结果把握住了生命。
明天我们正式教“采药炼丹”。“采药”的时候,我们就是用这个,这种延长吸的方法。练呼吸,就是练习控制呼吸,呼吸要匀细深长,要练呼长吸短,或者吸短呼长。
我们修道,先这么练,练“风”;最后你能够达到“止息”的程度,这就是训练“止息”的方法。一开始练功打坐,我是一分钟呼吸两次,后来就是八九分钟一息了。所以毛主席在长江里游泳,他不是漂着的吗?他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他抢一口气,憋着,然后人就浮在水面上了。原先在昆明湖,就是颐和园里边那个湖,燕京大学有儿个外国教授,能躺在水面上看报、抽烟,就是憋气、抢一口气而已——从这个方法开始,渐渐地“止息’。
我们练呼吸的目的,最后是“止息”,也就是靠毛孔来呼吸,配合意念,可以达到“息停脉住”,这时候才算是真正得定了。
◎张三丰在他的《大道指要·道言浅近说》中指出: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因此练习“屏息”、“止息”最重要的是顺应自然,任息自调,修道之人只要致虚守静即可,真息一出,凡息自停,自然“息停脉住”心静息调。
我们修道,必定要训练呼吸,所以先要憋气,憋气在修道里面叫“屏息”。屏息,就是你拿一根线往针眼里穿的时候,你屏住呼吸不喘气,这就叫“屏息”;但是屏息只能算“入静”,不能算“入定”,只有息停脉住,达到毛孔呼吸,才能算真正入定。
现在大家当一回“练气士”,具体修炼一下吐纳,就是呼吸的方法,佛教叫它安般法门,也就是“安那般那”;道家呢,就叫吐纳法。
在我们初步修炼吐纳的时候,我们需要“正身”,就是调整姿势。正身我们之前讲过,正身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达到不用正身了,不用调整姿势了。这样一来,你长期都堂堂正正的,姿势都是调整正确的,不讲正身了,这就到位了。说实话,正身真正到位了,你会觉得任何椅背都是多余的,也不喜欢腿抬高、跷二郎腿了,因为气脉通了。我们开始练,就非得讲正身,讲调整姿势,因为我们身不正,管道不通,气脉不通,所以调整姿势的目的是为了让气脉通。
现在我们复习一下“七支坐”,以及里边的二十六个要点。从做人的道理来讲,正身既是养生,也是做人,会养生就一定会处世。
为什么?人在意诚身正的情况下,他虽然达不到“入定”,但至少是“入静”了;宁静以致远,在这种心情非常平静的情况下,人是非常理智的,待人接物,决策决定,协调用人,都是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
所以,我们入世修道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凡是在激动的情况下,你不要作任何决定——比如,要跟人家签协议,要投资或者不投资,去不去这个地方,一定要心平静了再定。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我们说会养生必会做人,必会处世;会处世的人必会养生,就是这个意思。
◎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平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释迦佛讲法讲了四十九年,到最后,他跟他的弟子说:我老实告诉你们,我这一辈子给你们说法,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说。
(见《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话,当时有的弟子明白了,有的弟子不明白。
他的弟子阿难,后来就问了:“你老人家讲了四十九年了,还说什么也没讲,那你走了以后怎么办呢?我们向谁去求教?”释迦佛说了一句:“以觉者为师。”就是以觉悟的人为老师。
后来,我们把这个“以觉者为师”就改成了“以戒为师”了,这个很麻烦。戒怎么能为师呢?那只是规范制度,它怎么做导师?岂不荒谬。你不吃肉了不说谎了,那不过是准备学费去找真正的导师学习,佛教密宗叫“修资粮”,资粮够了,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觉者”为师。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持了几条戒就很了不起,一脸佛相,满嘴佛话,看谁都不顺眼,逮谁就说谁,自命清高,神经兮兮,这哪里是修佛啊,明明是胡来嘛!真正修佛,就要“去妄念空”,不要妄想,念头要空掉,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胡思乱想靠边站,让自己的心猿孙悟空靠边,我们自然就修佛了,就这么简单。
呼吸在修行里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呼吸和我们的思维息息相关——尤其是吸气,必然要影响中枢神经;其他五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肤)都要靠大脑的思维才能分辨思量,都需要通过意根(也就是大脑)来作用,所以,意根靠边站了,其他五根也就靠边站了,就能去妄念空,其性存焉。要想去妄念,口鼻就不能呼吸,口鼻里牙、舌、鼻窦等都是大神经,一呼吸必然刺激大脑思维,妄念纷飞,所以要止息。
止息的最高的状态就是灭息,罗汉能达到灭尽定、灭受想定,这个才是修佛的正果。修道的人讲究拿根鸡毛粘在鼻子上,鸡毛不动这才能叫“入定”,鼻子一喘气就入不了定,因为中枢神经活动了,后天的妄念又开始纷飞了。
◎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龠、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张三丰大道指要·玄机直讲》
这个止息,说句实话,也不过是修小道。真正的大道是什么呢?就是金丹大道,得修炼内丹。明天给大家具体讲修炼内丹的方法,其实修炼内丹和修佛太一致了。张伯端张紫阳真人是道家全真教龙门派的南五祖,他就说过:佛家的修炼方法和道家的修炼方法太一致了,越高级越一致,只不过,在初练的时候,道家讲得更细致具体,而佛家就讲得笼统一些。
比如,道家逐级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对这四个阶段的前两个阶段讲得特别具体;而佛家就讲得很笼统,就讲暖、顶、忍、世,太笼统了。但是,到后面的高级阶段,佛家讲得更具体,而道家则讲得笼统。并不是它们不同,而是用的话语体系、修炼的方法略有区别而已。
《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像佛道两家,初级阶段都是以行善为主,都是在“修资粮”。就中国的广大群众来说,真正修佛修道的,实际上是非常一致的,不谋而合的;很多不同,有的确实是印度和中国的话语体系或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但另外有很多不同,不客气地说,是人为的,是后人人为加上去的,所谓“门户之见,宗派之争”,这个跟真理就没什么关系了。
◎北宋张伯端,为道家内丹修炼“南派”创始人。他所著《悟真篇》与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同为“丹经之王”,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在《悟真篇》中指明:道、佛、儒“虽三分,道乃归一”。他说:“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主张融合三教,以明大丹妙旨,反对三家“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
所以我们不要去争论,修大道的人不跟人争,那些“我修炼的是佛家的,你修炼的是道家的,我就比你高”的说法,都是违背法教的。所谓“法法平等”,不要去争,认真修行,不要去争是非短长,时间长了,自然就能证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个也是修道当中涉及的做人道理。
用“六字诀”治病
呼吸的方法,不仅对我们修道很重要,就算只是求个健康的生活,也非常重要,我们的讲义里有详细的说明。
现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推行四种古代的功法,分别叫“六字诀”、“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但是很可惜,现在国家推行的这四种功法,都不是修道自发出现的,而成了体操——其实这四种功法,都是古代佛道两家的修行人,炼内丹时产生的外动的功夫。所以后来他们组织了一个很大的团到法国推广,法国不欢迎,因为徒有其相而无其实。
这四种功法,跟我们的呼吸有特殊关系的,就是“六字诀”;“六字诀”是陶仲景推广的,或者说是他发明的,他用六个字的发音来治疗各种不同的病症,很有效果,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
“六字诀”里第一个“呵”字,吐气开声,是治心血管病的;
如果肝经有病,肝经就是所谓肝的系统,按我们的说法,也包括人的内分泌系统这一类的病,用的是“嘘”这个字;
治脾胃的病,用的是“呼”,可出声,可不出声;
肺经有病的,呼吸道系统有病的,用的是“嘶”,用来治肺病咳嗽一类的病;
肾经有病,肾虚的,用的是“吹”。
人身体里有上中下三焦,上焦是属于呼吸系统的,中焦是属于脾胃和肝系统的,下焦是属于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如果三焦都有病,用的是“吸”,这个很有效。
◎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徽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吸)、呵、嘘、嘶,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对应肾水)可吹,温(对应脾土)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吸)以去烦(对应三焦),呵以下气(对应心火),嘘以散气(对应肝木),嘶以解极(对应肺金)。——《云笈七签》
“六字诀”对我们平常人修道很有好处,如果累,你甚至可以不出声念。有的时候,我在修炼的时候,我也用“六字诀”,刺激“总窍”里边的脑垂体,带颤音地念“呼”,可以刺激脑垂体,效果会更好一点;肺不好的念“嘶”,肾不好的念“吹”,三焦都有病的念“吸”。很简单,大家平时没事可以用这个方法,但练的时间不能长,时间过长会伤气,不要超过半小时,这个在古代很有名,供大家参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