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 憧憧往来 朋从尔思(11)
天将厚其福而报之
孔子在这里提出来噬嗑卦这一爻来解说,这是孔子的名言,是中国文化的中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得。孔子说: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fo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这几句话大家千万要背得来。我们看《三国演义》,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说,是事实,正史、小说都有记载。刘备告诉自己的儿子啊斗刘禅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为这是小善,我何必干呢?没有什么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说:“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件小事情,马马虎虎可以原谅。你要知道,积小恶就成大恶,到那个时候可怕了。刘备快死了,为什么对儿子讲这两句话呢?要知道刘备书也读得不错啊!他也是卢植的学生。与他同时的荆州刘表,还是《易经》大家,有著作传世。三国时代的这些人,都读过书,都很了不起。曹操的诗文更好。不要认为他们都是只会打仗的老粗啊!刘备告诉他儿子这句话的精神,就是从《系传》这里来的。
我们中国人骂人时,说这个人很坏,快要完了,就说他“恶贯满盈”。贯就是跟铜钱一样地患起来,满勇就是像电脑资料库装满了,装不下了。到了这时候就开始报应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不过中国也有人怀疑这善恶报应的问题,司马迁就说过,中国人讲报应是真的吗?他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就讲到,我看社会上成功的都是坏蛋,好人都没有好报,天道说福善祸淫,是真的吗?司马过讲这话,当然是很愤慨的。其实这个中间也有个道理。中国又有句话说:“天将厚其福而报之。”譬如一个坏人,他坏事做得很多,不但没有遭到报应,反而更春风得意。因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恶,做坏事的本钱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点把坏事做满,做绝,好接受报应。也就是西洋人说的“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的道理是一样的。有时候你感觉用心机很得意,那就太可怕了,上帝必厚其福而报之。你的福气好,上帝还要再加一点给你,因为加一点以后,你就快一点把福报消耗完了,好快一点接受报应。
孔子作《春秋》,《春秋》的大义在什么地方?就是说明一部历史的因果。春秋两百七十年,杀了几十个国君,亡国几十个。孔子在坤卦《文言》中也讲过“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部下杀长官,儿子杀父亲,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等于我们看到台湾社会上的问题,很感叹,这个社会这么糜烂,这么奢侈,也是“非一朝一夕之故”所形成的。我看到大家这几十年来过分的享受,心中也非常感慨。初到台湾来的进修,大家都穿木拖板。我们由基隆上岸一看,啊!台湾的女孩子真漂亮,就是满口金牙、两条烂腿不敢领教。因为不用蚊帐,女孩子的腿被蚊子咬了!这么漂亮的腿,变得一个疤一个疤的,真叫人可惜。可是这二十年来了一个突变,大家都忘了过去二十年的痛苦,太过分了,真怕“天将厚其福而报之”。静观越想越觉得可怕,在座的诸位要注意呀!
道家经典
易经系传别讲的内容简介
链接:/s/1nPIDftimg3cXkmiy4mdVLg
?
提取码:x55x
该小说内容包含了政治艺术,身心修养之道,人文文化最高的哲理,以及做人做事的智慧之学。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易经》是很平易一种学问,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种学问。最重要的是,本书会使你豁然开朗,智慧大增。 ? ?
中学问题关于《周易》急!!
【原文】上古穴居而野处⑴,后世圣人⑵易之以宫⑶室,上栋下宇⑷,以待⑸风雨,盖取诸《大⑹壮⑺》。
【译文】远古时候人们居住在洞穴中并且是在野外生活,后代帝王改变这种状况用房屋替代,上有栋梁,下有屋檐,用来抵御风雨,这是因为取之于《大壮》卦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道理。
注释:⑴“处”居住,生活。《诗经·召南·殷其靁》:“莫敢遑处。”
⑵“圣人”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⑶“宫”房屋。《国语·周语上》:“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
⑷“宇”屋檐。《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⑸“待”对付,抵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
⑹“大”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⑺“壮”雄壮,强盛。《汉书·东方朔传》:“拔剑割肉,壹何壮也。”(雄壮:强壮,健壮。)
南怀瑾作品集有那些?
历史的经验
前言 第01部分 第02部分 第03部分
第04部分 第05部分 第06部分
南怀瑾与经典教育
南怀瑾与经典教育
论语别裁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
老子他说
由老子到孙子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孟子旁通
易经杂说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第九部分 附录
般若正观略讲
般若正观略讲
维摩精舍丛书
《榴窗随判》 《灵岩语屑》 《黄叶闲谈》
如何修证佛法
如何修证佛法(上) 如何修证佛法(中) 如何修证佛法(下) 如何修证佛法(终)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说什么
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
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
禅宗与道家
前言 禅宗与佛学:一、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 二、佛学内容简介 三、禅宗概要(一)
三、禅宗概要(二) 三、禅宗概要(三) 四、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 道家与道教: 一、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
二、隐士思想与道家 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四、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 五、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
六、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七、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一) 七、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二) 八、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禅与道概论》后语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前 言 1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2静坐的方法 3静坐的心身状况
4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 5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6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7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8静坐与气脉 9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10七支坐法的形式 11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12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13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14盘足曲膝与健康 15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16存想与精思 17安心守窍的方法 18当心守窍的后果 19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20守窍与炼气 21什么是气 22静坐与气的存想 23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24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25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26背部的反应 27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28前脑的反应 29间脑的反应 30如何打通任脉 31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32大腹便便不足道 33人身和人参的两足之重要 34气脉的异同之争 35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的不同图案
36中脉的重要争论 37为什么气脉会震动 38打通气脉为什么 39静坐与锻炼精神
40三炼精气神之说 41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42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43认识真精
44静坐与“炼精化气”的剖析 45炼气和止息 46气息的神奇和奥秘 47变化气质和气的周期
48炼气不如平心 49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50炼气与化神 51神是什么东西
52气化神的境界 53炼气化神三问 附:修定与参禅法要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上)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下)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上)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中)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下)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上)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中)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