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丹道术钟吕丹法之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
肘后飞金晶
“匹配阴阳”等四法,是钟吕内丹术的初步功夫,主要技术是离卦采药与乾卦勒阳关。前者机理为“肾气与心气相合”,其炉鼎在中丹田与下丹田之间的中宫黄庭,术语为“下(丹)田返中(丹)田”。后者机理为“使气不上行以固真水”,命府经脾宫,随呼吸而搬运于命府黄庭之中,称为“中田返下田”。在此基础上,修成“胎仙”,亦称“人仙”。
在“人仙”基础上,进入中乘“地仙”修炼阶段。其第一步便是“肘后飞金晶”。所谓“肘后”指督脉,“金晶”是丹i直传感现象的喻称。该法比象于日月运转,认为“日月交合,比进火加减之法也”。钟吕指出,所谓“肘后飞金晶”,是在“离卦采药”和“乾卦烧炼勒阳关”基础上的“三元用法”;其要旨为:
“离卦采药,乾卦进火烧炼勒阳关,始一百日飞金晶入脑,三关一撞,直入上宫泥丸。自坎卦始,.至良卦止。”.
所谓“飞金晶入脑,三关一撞”即是丹家所谓“还梢补脑,循督冲关”。.钟吕指出:
“且人身脊骨二十四节,自下而上三节,与内肾相对。自上而下三节,名曰夭柱。天柱之上,名曰玉京。天柱之下,内肾相对,尾阁之上共十八节,其中曰双关。上九下九,当定一百日,遍通十八节而入泥丸。”
丹家炼药,于子时坎卦一阳初动,循督脉冲透三关,即为肘后飞金晶。钟吕指出:
“必于正一阳时,坎卦行持,乃曰肘后飞金品。”
肘后飞金晶法用后天八卦图式,离午坎子。其炼法为:
“坎卦阳生,当正子时,非始非终,良卦肾气交肝气。未交之前,静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盘膝,蹲下腹肚一须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堰头于后。后闭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一二,伸腰,自尾闾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即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关,放气过关。仍仰面脑后,紧偃以闭上关,·慎勿开之,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开关入顶,以补泥丸髓海。须身耐寒暑。方为长生之基。”
此法又称“下田返上田”,即下丹田之真黑于坎卦子时一阳初动,引气依次冲透督脉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行直入脑中上丹田与泥丸宫。另外,还有所谓“还丹之法伙
“次用还丹之法。如前出胸伸腰,闭夹脊,蹲而伸之,腰间火不起。当静坐内观,’一如法再作,以火起为度。自丑行之,至寅终而可止。乃曰肘后飞金晶,又曰抽铅,使肾中气生肝气也。”
上述内丹术,《钟吕传道集》称之为“河车搬运”,以龙虎相交为“小河车”,而以“肘后飞金晶,还晶入泥丸.抽错添汞而成大药者,大河车也”。此法完成后,·有得药之效验,如各种疾病,不疗自愈。闭目暗室中,有圆光如盖,.周匝全身。金关玉锁,封固坚牢,绝梦遗泄漏。.雷鸣一声,关节气通。八邪之气不能入。心境自除,,以绝情欲。昼则神采清透,夜则丹田自暖。均显示出良好养生健身功效。
玉液还丹(玉液炼形附)
“玉液”是指内丹行气内炼时舌下所生的甘甜津液。咽此津液下入丹田,称为“玉液还丹”。丹家认为,“玉液”乃是肾液升腾而成。钟吕指出:
“玉液,肾液也。上升到心,二心相合而过重楼,则津满玉池,谓之玉液。若咽之自中田而入下田,则日还丹。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肢,则曰炼形。”
基于上述认识,丹家视玉液为至宝,有专门的咽津之道。钟吕就此论道:
“咽法者,以舌搅上腭两颏之间,先咽了恶浊之津,次退舌尖以满,玉池津生,不漱而咽。凡春三月,肝气旺而脾气弱,咽法日用离卦。凡夏三月,心气旺而肺气弱,咽法日用粪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而肝气弱,咽法日用良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而心气弱,咽法日用震卦。(飞金晶法,一咽亦不妨。)凡四季之月,脾气旺而四季弱,人以肾气为根源,四时皆有衰弱。每四时季月之后十八日,咽法日用兑卦。仍与前咽法并用之,独于秋季止用兑卦咽法,而罢良卦之功。”
上述咽津法是按四季与人体气运规律和五行生克而定的。用先天八卦图式:离居东,为春,时辰为卯。春季练功当在晨七、八点钟之间。翼居西北,为夏秋之交,时辰为未申。夏季练功当在下午三、四点钟之间。良卦居西南,为秋冬之交,一时辰为戌亥。秋季练功当在晚十一点与十二点间。震居东南,为冬春之交,时辰为丑寅。冬季练功当在晨三、四点钟间。另外,四个季月(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人体脾气旺而肾气弱,在这几个月的十八号,都应于辰巳时(十点至十一点间)练功。
钟吕又指出:“以上咽法.先依前法而咽之。如牙齿玉池之间而津不生,但以舌满上下而闭玉池,收两颊,以虚咽而为法。止于咽气,气中自有水也。咽气如一年(三十六次、四十九次)为数,又次一年(八十一次),又次一年(一百八十一次)为见验,乃玉液还丹之法。.行持不过三年,灌溉丹田,沐浴胎仙,而真气愈盛。若行此玉液还丹之法,而于三百日养就内丹,真气才生。”
以上是咽津方法与每年每次咽津次数。如配合肘后飞金晶法,则“罢采药,添入咽法,咽法随四时而已,此是炼形法”。“玉液还丹”法是道教传统的养生术之一,被钟吕引入内丹修炼。其法有很好的养生健身功效。钟吕指出其效验为:体色光泽,神气秀媚。渐畏腥秽以冲口腹,凡情凡爱,心境自除。真气将足而似常饱,所食无多,饮酒无量。步趋走马,其行如飞。目如点漆,体若凝脂,给发再生,皱脸重舒,老去永驻童颜。仰视百步而见秋毫。身体之间,旧痕残庸,自然消除。涕泪涎汗,亦不见有。圣丹生味,灵液透香。口鼻之间,尝有真香奇味,等等。
金液还丹(金液炼形附)
玉液还丹是肾气上升至心,心气相合而上重楼(喉道),闭口不出而津满玉池。金液还丹则不同。“所谓金液者,肾气合心气而不上升,熏蒸于肺,肺为华盖,下罩二气,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闾穴升上,乃曰飞金晶入脑中,以补泥丸之宫。自上复下降而入下田,乃曰金液还丹。既还下田复升,遍满四体前复上升,乃曰金液炼形,是亦金生于土之说也。”
“金液”之说是指肺液。肺属金。肾气合心气含龙虎水火之象,肺金如华盖笼罩其上,水火蒸薰而成金液,还于下田,复上督脉人脑中泥丸,即是“金液还丹”。钟吕就此指出:“金液,肺液也。含龙虎而入下田,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降下田,则日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亦谓之炼形成气。”
金液还丹的炼法为:
“当于深密幽房,风日凡人不到之处,烧香迭掌盘膝坐。以体蹲而后升,才觉火起,正坐绝念,忘情内观,的确良卦飞金晶入顶,但略昂头惬项,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进后以抵上腭。上有清冷之水,味若甘香,上彻顶r又,下通百脉。鼻中自闻一种真香,舌上亦有奇味,不漱而咽,下还黄庭,名日金液还丹。”
这是用后夭八卦图式,由坎卦而至良卦,即由子时到丑寅时一阳初生,将金液大药自丹田经尾闻运行督脉,上入脑中泥丸,再下降返归黄庭。“自顶中前下金水一柱,下还黄庭,变金成丹,名曰金丹。”在气运任督、肘后飞金晶的同时,配之以咽津之法二
“自坎卦为始,后起一升入顶,以双手微闭双耳,内观如法,微咽于津。乃以舌抵定牙关,下闭玉池,以待上腭之津下而方咽。咽毕复起,至良卦为期。春冬两起一咽,秋夏五起一咽。凡一咽数,秋夏不过五十数、春冬不过百数。自后咽罢,升身前起,以满头四肢五指气盛方止。再起再升,至离卦为期。凡此后起咽津,乃曰金液还丹。还丹之后而复前起,乃曰金液炼形。”
钟吕认为:“耳是肾彼之门”,因此行此内丹术须“一撞三关,其气才上,急须双手闭耳”,其原因是“恐泄肾气于外而不入脑中也”。咽津之金液,是气通任督时舌尖近抵上腭由舌下所生“清甘之水”,其味“甘若蜜味之甜也”,咽下而至黄庭,所以称金液还丹。
金液还丹是在玉液还丹基础上进行的。须费时一年左右,方有所成。其成就称为“焚身”,意即能够做到任督皆通,金液升降回环,复归坎卦前炼形。“焚身即·是坎卦前炼形。以人身前后言之:肚腹为坤,背后为乾。焚身:午前烧乾为金晶,午后烧坤勒阳关。金液还丹的效验是:内志清高以合太虚,魂神不游以绝梦寐。阳精成体,神府坚固。四时不畏寒暑。神采变移容仪。阴阳变化,人事灾福,神灵皆能预知。‘触目凡尘,心绝万境。真气充满,口绝饮食。异气透出,金色仙肌扩可比玉蕊,等等。
丹道的丹道传播发扬中的重要人物
从苏轼的道教养炼方式表中可以发现以下现象: (1 ) 苏轼几乎涉及了道教发展数千年来所有的炼养方式。 不论是丹鼎派还是符箓派, 不论是内丹还是外丹; 不论是服食药物, 还是炼养丹砂; 不论是吞咽津液, 还是屏闭呼吸; 不论是按摩, 还是饮食; 亦或是修性修命, 还是性命双修。苏轼都殷勤的探讨, 小心的实践。 而这些炼养方式绝不是哪一个道教门派一时所能够全部拥有的,也是不可能在不同的教派之间互相交流传播的。这从苏轼获得这些方术的途径也可以得知, 他的途径有三: 读过全部《道藏》。( 事见《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读道藏》); 以恳切的态度从道士那里获取, 包括一些外丹的炼养、 气息的搬运、 津液的吞咽等等; 从生活经历—— — 读百家书、 膜拜求签、 行医经验等处获取, 包括性情的修养、 签言的理解、医药保养以及生活的体悟等等。 (2 ) 用自己亲眼所见、 卓有功效的按摩、 搬运、 胎息等进行养炼。不仅如此,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药学者,他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得来的养生原则绝对而严格地控制着自己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并且不自私, 不隐藏, 毫无保留、 热心地介绍给自己的朋友, 甚至政敌。 (3 ) 苏轼重视对于生命的爱护, 但更重视对于心性的修炼,也就是在执行性命双修的同时更服膺于 “性” 的修养。
从他炼养的选择态度来看, 他是一个道教徒的实用主义者。苏轼对于道教可谓终身迷恋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只说佛教的力量, “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其实道教也是功不可没, 苏轼用道家的与世无争, 清净无为来显示自己的置身事外,摆明一种姿态给当局者看。《送沈逵赴广南》 中言: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功名如幻何足计, 学道有涯真可喜。勾漏丹砂已付君, 汝阳瓮盎吾何耻。” 苏轼大多数的道教炼养方式也肇起于斯时, 《与刘宜翁使君书》 说: “轼齿龀好道, 本不欲婚宦, 为父兄所强, 一落世网, 不能自逭。然未尝一念忘此心也。今远窜荒服, 负罪至重, 无复归望。杜门屏居, 寝饭之外,更然一事, 胸中廓然, 更无荆棘。窃谓可以受先生之道。” ( 《苏轼文集 · 第四十九卷》 ) 在黄州时大量的书信可以证明这一点。
翻开他的文集, 可以说不但道家的学说思想,而且道家人物、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俯拾可得。少年时有“名声实无穷, 富贵亦暂热”( 《屈原塔》) 对于名声富贵的思考、有“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局束”( 《仙都山鹿》) 对于生命社会的慨叹。 老年时有“ 吾生本无待, 俯仰了此世……下观生物息, 相吹等蚊蚋”对万物的洞察, 有“ 东坡信畸人 , 涉世真散材, 仇池有归路, 罗浮岂徒来”(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十三》) 对归路于道家的诉说。 对道家名词、人物、道场的运用就更多了,《王颐赴建州钱监求侍及草书》一诗中“ 丁宁劝学不死诀, 自言亲受方瞳翁 ……河车挽水灌脑黑, 丹砂伏火入颊红, 未能便乞勾漏令, 官曹似是锡与铜。 ”引用了方瞳翁这个人物、 “ 河东” 、“ 挽水” 、“ 灌脑”、“ 丹砂” 这些道家名词,“勾漏”这个道家的三十六洞天; 道家人物还如“ 列子御风殊不恶, 犹被庄生讥数数”( 《张安道乐全堂》) 中的列子、庄子;“东坡之师抱扑老, 道华亦尝啖一枣”《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苏东坡谪居惠州,前后四年时间,但“杖履罗浮殆居其半”。他和儿子苏过在葛洪炼丹灶附近搭起一间“东坡山房”,并在山房附近炼丹。
东坡希望象葛洪一样: “绝庆吊于乡党,弃当世荣华”,入名山以求长生之道。他崇尚葛洪说:“学道虽恨晚,愧比稚川翁。”在给他儿子苏过的一首诗中,称“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已交前生。”苏轼在梦中与葛洪谈论炼丹之事,他将之写成诗曰:“析尘妙质本来空,更积微阳一线功;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蒙蒙。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j寄语山灵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竟自认为前世是抱朴子之徒转世,今生依旧奉为老师。李零先生以 为“研 究 内 丹 术 的 起 源… …丹田 学 说 的 提 出 是 一 种 关 键”, 而“丹 田”之 说 早 见 于 东 汉 桓 帝 时 的 《 老 子 铭 》 、 《 仙 人 王 子 乔 碑 》 和 《 抱 朴子地 真 》, 据 此 他 认 为“它 们 应 是 内 丹术 形 成 之 真 正 标 志。 ②内丹思想是东坡着重发扬的,遵照“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的道学思想, “安心守玄牝,闭眼觅黄庭”,默念着《黄庭经》,加功静观,进行气功吐纳。更以丹法隐喻作诗留了颇多内丹篇章,开启了内丹史浓墨重彩的一篇,对当时内丹从上至下的发展传播历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白玉蟾祖师诗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坡仙”,可为了解苏轼者也。 道家修真之法,总不外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经中以修清静者为天元丹法,修服食者为地元丹法,修阴阳者为人元丹法。要以前述之分法为普遍。
大道渊源于黄帝,而集大成于老子。一传尹文始,即关尹子。尹传麻衣(即李名和),李传陈希夷,陈传火龙真人,是为文始一派。一传王少阳,开全真教一派。王少阳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纯阳。吕祖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宗,又称龙门派。吕洞宾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宗,是为紫阳一派。(按海蟾亦曾以丹法传陈希夷,递传至张三丰,开一新脉。)至若晋之抱朴子葛洪,梁之陶隐居宏景,均抱高世之学,怀王佐之才,对于丹道学术,多所述著,传世不绝,惟非此脉脉相传承内者也。
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文始派直修虚无大道,以无为法而兼学有为法,顿超直入,了性而自了命者也。少阳派则以阴阳大道为本修,自有为法而上修无为法,积功渐晋,了命而性亦因得了也。文始派曲高和寡,修者日希。少阳派则平易近人,尽人可修,尽人可证,故得大行于世。其最著者为南北两派,其后又有东派、西派、中派、青城派、崆峒派、三丰派、伍柳派。
北宗始祖,则均尊称重阳真人王喆。世常称北七真者,即邱长春处机,刘长生处传,谭长真处端,马丹阳处钰,郝广宁太古,王玉阳处一,孙清静不二(马丹阳之妻)。七真又称七祖,皆重阳弟子。七祖中广开法派,奠定北宗之基者为长春真人。此派上采易理,旁涉禅宗,而一归之于道。微妙玄通,广大悉备。要在以清静单修为主旨。此派经典之最著者,除七真之著述语录外,即为金盖山(闵小艮真人)刊行之《古书隐楼藏书》。
世常称南五祖者,系由张紫阳开其法派,张传石杏林,石传薛道光,薛传陈泥丸,陈传白玉蟾。总是南方人,是称南五祖。张祖又传刘永年,玉蟾又传彭鹤林,均为不世之杰出人物,故又合为南七真。此派修为,以阴阳双修为主,故其丹法重在命功,回阳换骨,采铅接命,太乙归真,片晌工夫可成。中老年人破体之身,修此较宜。又北七真中,马真究为阴阳所成,故另开一支,马传宋德芳,宋传李双玉,李传张紫阳,张传赵友钦(缘督子),赵传陈观吾(上阳子)。至南宗始祖,则均尊海蟾真人刘操。大张法门则始于紫阳真人。此派以张紫阳之《悟真篇》为圣经。而《白玉蟾全集》,亦名重道林。金丹南宗近道,北宗近禅。南宗思想分为两体第一阶段张伯端。第二阶段石泰、白玉蟾等,但是如果不计《悟真篇》前后序等部分有争议的内容,则金丹南宗思想实为一体,非常统一。(按陈撄宁曾言:“白玉蟾则自幼出家,终身云水,未闻如道光禅师之还俗也。”认为白系清修证果。)
道 教 内 丹 功 法 的 一 派 , 明 嘉 靖 时 陆 西 星 所 创 。 陆 字 潜 虚 , 青 年 时 偏 於 儒 家 , 後 转 向 内 丹 , 自 称 吕 洞 宾 曾 亲 临 其 北 海 草 堂 二 十 馀 天 , 密 传 丹 法 , 撰 著 《 方 壶 外 史 丛 书 》 , 辑 刊 《 吕 祖 全 书 》 , 大 阐 丹 道 , 遂 开 东 派 丹 功 。 上 达 於 道 , 不 流 於 邪 , 行 道 双 修 , 限 於 夫 妇 同 炼 , 要 点 在 「 凝 神 聚 气 」 、 「 道 归 自 然 」 。 陆 西 星 虽 创 东 派 , 但 并 未 立 教 , 故 师 徒 传 授 系 统 记 载 不 详 。
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清咸丰年间李涵虚所创·李为四川乐山人,自称于峨眉山遇吕洞宾及张三丰, 得丹法秘要·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成道·西派与东派同称吕祖亲传而开派,于道统上自成一家·李整理 了陆西星的《道缘汇录》,《宾翁自记》为《海山仙迹》,并重订《吕祖年谱》,以东派陆西星后身自居,并沿袭其丹法。但因李涵虚曾受张三丰丹法,将之与钟吕道法汇合,故与东派又不全相同。他把性功分为炼心,又将命功分为四层,主张丹法以清静立基,然后阴阳双修。李涵虚著有《三车秘旨》,《道窍谈》,《九层炼心法》 , 《太上十三经》,《后天申述》,《文终经》等 。
其次,世又有三丰派丹法,为张三丰所开。盛行于世,此又称丹家之新派,以其介于文始与少阳之间也。由其《玄谭全集》与《大道指要》等可见其要旨,系主清静阴阳双修者。坊间流行之《张三丰全集》,复渗杂另一张三峰之房中法入之,致失其本来面目,惟明眼人,则一见可别真伪。
至若世称中派者,则为尹真人师弟一派,有《性命圭旨》一书为其修持准绳,主三教合参。次如李道纯、黄元吉,亦为此派翘楚,此二巨匠,类多以儒说道,(着毅一子之杨毅廷亦然)彻入精微,而不落窠臼也。惟究其实际,亦可归入北派之清静丹法。崆峒派丹法亦如之。
复有伍柳派,系明万历时伍冲虚柳华阳师弟所创。理论以道佛为基,方法以修气修脉,锻炼精神为主。浅近而指明白,故世之奉修者极众。伍之《天仙正理》与《仙佛合宗》,柳之《金仙证论》与《慧命经》等书,几与北派经典,同等畅行。二人均系由禅转道者,实则二门均未得究竟。(按柳祖固以禅师而修丹法,伍祖则自幼好道,以禅作印证者。文中称二人于禅道二门均未得究竟,实非允论。盖伍柳二真,于禅虽未可说超佛胜祖,于道则功参化育,极证无上果位。二真之功德智慧,不容妄议。)其法且极繁琐,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尤为奇谈。(按伍柳一脉丹法,纯以自力修行,实修实证,而即身成就,其法至简至易,至圣至神。“繁琐”二字,论之不允。至若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实为法诀之善巧方便,亦即伍柳派实修实证之殊胜。)惟以其纯主清静修为,故尚不失正途,其丹法则可列入北派之范畴。(按此段文字评论伍柳法脉,有失偏颇。)
次如青城派,则系以南北双修为主,与三丰派近似,惟更有文始派之精髓。创始者为青城丈人,继起者为李八百等,丹法系先北修以奠其基,而后再南参以宏其功,双证以张其用。旨奥而诀幽,法简而功速,正如东派陆祖之法,有一鼎一次即成,可保无穷逸乐之功。惟门法最严,向不轻传。方内散人之江西派,衡岳真人之湖湘派可入之。青城派有《青城秘录》、《大道玄指》等秘笈,江西派有道书四种,湖湘派有《崆峒微传》、《文始秘要》等经籍,均系以南北两宗双修同运为主者。
至若三峰派,乃朴阳子张三丰所创,属东派旁枝,世人常将其与张三丰混淆,实则非一人。其丹法则纯以泥水丹法为主,事阴阳采战,即世所谓左道旁门是也。惟“正人行邪道,邪道亦归正;邪人行正道,正道亦归邪。”故余常谓:左道,道也;旁门,门也。只要能心正意诚,并不止于入门,而复能升堂入室,则又未始不可一述以存之也。
迄乎清代,道学鼎盛。如刘悟元、朱云阳。尽群经微旨,拨迷归宗;彻诸家指要,循流达渠,故又均能以学术鸣于世。朱之《参同契阐幽》与〈悟真篇阐幽〉两著,会心别出直彻真源。刘之《道书十二种》,显露玄微,博大精深;其《修真辨难参证》一书,尤可视为丹道指南。二真享誉极盛,历久不衰。
迨黄元可出,则又综罗儒道,会归一致;独标正鹄,体用不遗,有如揭灯去暗,拨云见曰者。其《乐育堂语录》,与老子《道德经精义》二书,说理谈经,无不彻达上乘,极高明而达中庸,极博大而尽精微,实当之无愧。惟以其修炼授受,概主清静,故亦可列入北宗中也。近世四川尚有刘门,为刘止唐所创,又有罗门,为罗春浦所传,均为盛极一时者。
丹道中千百门派,诀法实难尽述,口诀亦不易得全。故曰:“丹经万卷,重在心传;天机口诀,须有师授。”至此煞住,以上各门派之修炼要者,容后再为简述之。
内丹的颜色和修行程度
内丹在神话故事或者游戏中有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修行程度也越来越高。
内丹
内指身体内部,丹指人体精气神结合而成的产物。把人体内循环运行的经络比作内丹修炼的通道,在人为的精神意识的严格控制下,利用体内元气的推动力,把人体分泌的精气经过周身循环的修炼,使精、气、神凝为“圣胎”或称“丹药”,这种功法就称为内丹术。
修炼此项功法的派别,在道教内被称为内丹派。道教内丹修炼术是隋唐以来道教服气、存思、守一、房中、静功等诸种内修术在外丹影响下形成,经钟吕丹道的改造,逐渐成为证道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了后世道教理论和修养方法的发展。
内丹的发展
隋朝以前,道教修养术以行气、服气、存思、房中、导引等方术著称,虽然东汉《参同契》已将内养纳入其体系,但并没有内丹的说法,汉末虽《黄庭经》已引用丹法术语,但没有形成内丹的建构,可见内丹术还未形成。
隋唐以来,外丹经历显赫与挫折,造就了内修仙术的丹化与兴盛。中晚唐时,出现丹法大家,如元阳子等,逐渐建立起内丹术。他们大都内外齐修,不过,内丹体系仍然不够完备。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把内丹道推向了一个发展高潮。
钟离权依于《参同契》理论,并结合司马承祯《坐忘论》中炼形为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理论,构建起完善的五仙三成丹道体系,使内丹由术向道演进。其理论与功法记载于《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中。
吕洞宾在自身实践基础之上,留下不少诗作,如著名的“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天符子鬼难看”之句等,并传有丹法名作《吕公金丹秘诀》(此书亡佚,内容大部分保存在《道枢·肘后三成篇》中)。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