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术源流之早期丹道术的移精变气
内丹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上下历经几千年漫长岁月。其中,从先秦到汉晋,是内丹的形成期。又称为早期内丹。从唐五代至宋元,是内丹的高潮期,为中期内丹。明清时期,是内丹的成熟期,为后期内丹。三个时期前后相承,脉络相联,但又各具阶段性特点。由此演绎出内丹的发展演进史。
内丹的正式出现,一般公认是以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方士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为标志。但是,作为一种以人体自我身心为对象的宗教修炼和信仰实践,则内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更早的先秦时期。它所产生的历史文化环境与思维模式,是上古时期原始思维方式和巫术文化背景。具体来说,。与中国上古时欺特有的宇宙生命发生论“移精变气”说密切相关。《素问·移精变气篇》说:
“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所谓祝由,就是古代巫医运用祝咒祷攘等手段来“祝说病由”,驱邪治病。古巫术文化与思维建构于“万物有灵竺的前提下,认为一切生命状态均取决于不可见不可知的精气神灵的依附或离去。运用巫术手段来力求控制这种精气神灵的变化过程,是巫医治病的恨据。“移精变气”说便是这类巫术思维的产物。根据这一观念,古人特别重视决定生命状态的“精气”和“神魂”,认为这是决定人体生老病死、夭寿强弱的关键因素。《庄子》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易传·系辞)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况,与夭地相似,故不违。”精气是生命的根基,神魂是精气的集中体现和凝聚形式。人的生薯病死与夭寿强弱取决于能否采用有效手段来控制梢气的变化转移,也就是“移其精神,变化脏气”。
“移精变气”说的特点是将“气”与“神”连系起来。它虽然来源于巫术思维,但却对以炼养精气为特点的生命理论技术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内经》可以说就是依据这一观点发展而来的。其(上古天真论》主张“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提倡“积精全神”的养生医疗之道。(管子·内业》强调了神识意念之于精气的关系.:“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吕氏春秋》记述伊尹的话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由于人类认识的深化和理性主义的勃兴,原本是巫医理论的“移精变气”说已被改造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朴素唯物论色彩的生命认识理论。这种生命认识排斥神灵鬼怪的地位,将生命现象归结于精神性的“神”和物质性的“气”这样的二元统一论,再加上先秦医学对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等生命系统的不断深入了解,一种中国古代独具的身心炼养方法体系,包括导引行气和房中术逐渐形成了。
什么是导引?最早记录这项运动的(庄子·刻意》中说:
“吹峋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庄子的这段话指出了先秦导行术的三大特征:第一,呼吸运动;第二,肢体运动;第三,功能和目的是“养形”·与长寿。
什么是行气?这是一种强调内气运行和内呼吸锻炼的技术;而不像导引术那样侧重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以“养形”。齐梁时的著名道士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了行气的这种特点:
“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血。因轻而止之,勿过失突.复而还之其状。若咽,正体端形,心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匹溢。修守关元,满而足食,因之而众邪自出。’.
在行气术中,精神意念的作用和内气运行是两大要素。在功能上,行气注重养内,即内炼脏腑及经络血脉系统。
导引行气的根据及认识,来自于中国古代人体生理认识及医学理论。这就是(灵枢·官能》中所说的:“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这徉一种内向深入人体内部系统进行自我调治炼养的认识模式,可以说构成了包括内丹在内的中国传统气功的基本特征。
丹道练功中的文火是指
丹道是古老的一种修炼方式,在练功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身体、修养心灵和控制呼吸等多方面因素。其中,火候的掌握是丹道练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文火就是其中的一种。
文火是指比较温和的火候,通常是在60℃至90℃之间,与之相对的是猛火,热度较高。在丹道中,有时需要将一些药材用文火慢慢地煮熬,以此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这就是文火在丹道练功中的一种运用。
除了煮药外,文火还可以用于调节身体和精神状态。在丹道功法中,有一种被称为“文火调”,即通过习练特定的丹道技巧,来调整身体,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具体来说,丹道练功中的文火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让自己舒适地坐下,开始深呼吸。
2. 将焦点集中到丹田处,用意识慢慢地调整呼吸,减缓呼吸的节奏,并注意呼吸深度、气息的顺畅度和呼吸的平稳性。
3. 慢慢地放松身体,感受身体的轻松感和舒适感,保持意识的清醒度和专注度。
4. 用意识将体内能量逐渐引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逐步放松和调整身体状态的同时,也调整精神状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宁静、平和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文火调练习,可以达到调节身体与心灵状态的目的,让自己更加平和、舒适和放松。在真正的丹道练功中,文火调还可以和其他技巧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丹道修行原理阐述
先天一炁是指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未判之时,生天地万物的原始之炁。
人生之际,降入人身。天地间一切有象者皆有生灭,唯此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至神至妙,故为万物生生不息之始炁。
仙家妙用,虽着重采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凡躯而成圣体。须知道法自然,非勉强作为可致也。
第一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相含,中和在抱。不搬运,不可执著;委志清虚,寂而常照。
第二步:神守坤宫,真炁自动;火入水中,水自化炁。热力蒸腾,周流不息;恍恍惚惚,似有形状。此是药物初生,不可遽采;倘或丝毫念起,真炁遂丧。
第三步:神守乾宫,真炁自聚。 始则凝神于坤炉,锻炼阴精,化为阳炁上升; 次则凝神于乾鼎,阳炁渐积渐厚,晶莹晃耀,上下通明。此时内真外应,先天一炁从虚无中自然而来。 非关存想,不赖作为。当先天炁来之候,泥丸生风,丹田火炽,周身关窍齐开,骨节松散,酥软如绵,浑融如醉。
第四步:一神权分二用,上守玄关,下投牡府。杳杳冥冥之中,金光闪烁,由脑部降落下丹田,自己身内真炁,立刻起而翕引,波翻潮涌,霞蔚云蒸,甘露琼浆,滴滴入腹。即此便是金液还丹。须要身如磐石,心若冰壶,方免走失。
第五步:神守黄庭,仙胎自结。朝朝暮暮,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十月胎圆,玄珠成象,三年火足,阴魄全销。身外有身,显则神彰于气;形中无质,隐则气敛于神。 九载功完,形神俱妙;百千万劫,道体长存。
? ? ? ? ? ? ? ? ? 修道成真,惟性命双修!
“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这一句是道家修真的绝密。这一句涵盖了丹道的原理。听起来好像玄之又玄,其实没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有一种称之为炁的能量,可以被我们在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家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的状态中吸收到转换为自己的能量。
吸收这种能量的过程称之为炼丹,也就是广义的修道!
? ? ? ?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便是此炁!
上面说了人是由先天一炁降生而来,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打磨心性,调伏身心。这样才能在入静时观照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回到先天一炁时的状态。达到自然招摄先天一炁,点化凡躯的目的……。
? ? ? ? ? ? ?大道至简,得其一万事毕!
其他不过是先天一炁入体时冲脉开窍,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与净污除秽,扫除阴渣,洗涤身躯的功景。最重要的是圆满道心,这样才能时时刻刻招摄先天一炁,不要过度消耗精气神。? ? ? ? ? ? ? ? ?
上面的五步功为陈撄宁先生口述之言!
其实,皆是道法自然之妙………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