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下传12章,夫乾天下之至健也(05)在线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12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05)
爱恶相攻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类为什么会信仰宗教?为什么要卜卦运河求不可知的一面?为什么八卦每一卦都谈变动?这都是就人类自身利害与需要有关者而讲的,也就是“变动以利言”。而吉凶呢?则是根据人类心理的需要而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来是大吉,在我看起为说不定是大凶;在别人看起来是大凶的,在我用起来说不定却是大吉的。所以说吉凶是因个人的需要而定,人们对变动的看法是着眼于利害关系的,“吉凶以情迁”,是看个人心理情绪的需要来讲的。
《易经》最后还是回到人文文化上来。什么情况才叫吉与凶呢?“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你不喜欢,给我好了,对你是大凶,因为你不喜欢嘛!你厌恶它,而我喜欢它,我们两个爱恶相反,爱恶因矛盾而相攻,吉凶由爱恶心理而来。孔子研究《易经》到这里,所得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是跟着人文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来的。所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饿的时候面包摆在前面就很喜欢,不饿的时候摆在面前便很讨厌;需要的时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兴,需要而得不到会很痉,所以“远近相以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伪相感而利害性”,“情”就是真实的,“伪”是虚情假电的。一个人不要只听一句话“我爱你”便高兴起来,有时候这句话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情伪”互相有感应,其实都不能骗人,也骗不了人的。“情伪”互相感应而发生利害关系,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最后报告,非常重要。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所谓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结婚好得不得了,那当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经常告诉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这些都要注意。
下边孔子讲看相的道理。
道家经典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