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按摩手法介绍:按摩常用部位及分部穴位
按摩又称推拿,摩挲和按蹻。它是按摩者以适当的手法,作用于被按摩部位的体表上,使被按摩者的机体得到各种力的剌激产生反应,从而提高人体自然抗病能力,促使病体康复的医术。这种治疗方法,既经济简便,利于推广,同时又无副作用。它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财产。我国按摩由于历史悠久,所以各种流派繁多,如气功按摩、保健按摩、运动按摩、脏腑按摩、经穴按摩、子午按摩、小儿按摩、放松按摩、踩摩等等。这里介绍之道医按摩是一种武功点穴按摩,是气功按摩、经穴按摩、子午按摩和伤科按摩的综合运用。其医疗原理与中医按摩的基础理论是一致的,有着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是按照四诊八纲、理法、方、药的原则进行的。在施行的过程中,必须寻经取穴,明辨补泻,掌握好时间和次数,点摩结合,刚柔相济;通过调阴阳,舒气血,通经络,利关节,以实现扶正祛邪、阴阳平衡。同时医者在施术上必须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循经取穴,补泻分明,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此处介绍之按摩法,是与点穴法中的解救法密切配合进行的。对重伤、陈伤的病员,先使用按时点穴的几种手法,后使用按摩手法。手法的轻重深浅根据病员所伤的程度决定。医者必须首先熟悉按摩的身体常用部位和穴位。
按摩常用部位及分部穴位
1)常用部位
1.人体基本方位:在叙述人体各部位时,以人体直立,上肢下垂,手掌向前的姿势为标准。有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有背侧、腹侧以及颅侧、尾侧等名称。在四肢部,有近侧(靠近肢体根部)、远侧(离根部较远)、掌侧、背侧、桡侧、尺侧、胫侧、腓侧等区别。在比较左右两个结构的位置时,以躯干正中线为基准,分内侧和外侧。对于上肢或下肢,是以该肢本身的中轴为标准,不用躯干的正中线。
2.人体部位及体表标志
a.头面颈项部
额部——发际至眼眶。头顶部--颅顶中部。
颞部——头颅两侧。枕部--在颅的后下部。
眼眶部——眼裂周围。鼻部鼻骨周围。
颧部——颧骨周围。口部--口裂周围。
颊部——口裂两侧。
腮腺咬肌部——颊部之外侧缘。
颏下部——口裂以下至下颌骨。
颈部——下颌骨至锁骨。
项部——后发际至肩平面。当颈前俯时出现的隆起为第7颈椎的棘突。
b.肩背腰臀部
肩胛部一肩锁关节、肩关节和肩胛骨的整个部位。背部——第1至12胸椎。当上肢下垂时,肩胛骨的下角与第7胸椎棘突在同一高度。
腰部——第1至5腰椎。两侧髂嵴连线为4至5腰椎的间隙。
臀部——由髋骨和髋关节的后方组成。
骶髂部一由骶椎和髂骨组成的骶髂关节周围。
髋部——髋关节周围。
c.胸腹部
胸部——锁骨平面至12肋骨。胸骨角正对第2肋骨。胃脘部--胸骨剑突以下,脐以上和左右肋软骨间的部位。
腹部——胃脘以下和耻骨毛际以上的整个部位。
胁肋部——腋下至第12肋骨以上的胸背间。
d.上肢部
肩部——肩关节周围。
上臂部——肩关节至肘关节。
肘部——肘关节周围。
前臂部——肘关节至腕关节。
手掌部——腕关节至掌指关节。
掌心——手的掌侧面及其中心。
掌背——手的背侧面。
小鱼际部——手的尺侧缘。
大鱼际部——手的桡侧缘之拇指边。
手指部——掌指关节至指端关节。
e.下肢部
股部——髓关节至膝关节。
膝部——髋骨和膝关节周围。
小腿腓肠部——胭窝至跟踺。
胫部——小腿前侧。
踝部——踝关节周围。
踱部一一足掌部分。
足趾部——足趾关节周围。
2) 分部穴位
(1)经络:经络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筋经和十二皮部及孙络等。其中以经脉为主,络脉和孙络仅是起联络作用的分支,经别是它的内部支干,奇经八脉则参于其间,共同构成整个经络系统。
在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应分部取穴。经常应用到的有下列数条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一起于目内貲至小趾外侧。该经脉在腰背部挟脊柱循二条支脉直行,其第1侧线在脊柱旁1.5寸处(相当于二横指),第2侧线在脊柱旁3寸处(相当于四横指)。
督脉——起于会阴部至鼻柱,循行在头背腰臀正中脊柱处。
任脉——起于会阴部至目眶下,循行在胸腹部之正中。
(2)分部穴位及其分寸(分部穴位可参见前人体穴位图)
a.头面颈部
头维——前额两发角,入发际5分,当神庭穴旁开4寸5分处。
神庭——鼻直上,入前发际5分。
百会——入前发际5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风池——项后枕骨下,在筋外侧凹陷中,略与风池穴相平。
风府——枕骨下,在项后入发际1寸。
天柱——在项的后发际(当第1、2颈柱之间)大筋外侧陷中。
太阳——眉梢外梢下端,横指陷中。
攒竹——眉头陷中。
印堂——两眉之正中,准对鼻尖。
瞳子窌——目外眦角后5分许。
承泣——目下7分。
迎香——紧靠鼻孔旁外5分。
下关——闭嘴,当耳屏前约一横指,颧骨弓下陷中。此处张口时即鼓起。
颊车——耳下方约当下颌骨咬肌突起处。
地仑——平口角旁4分许。
水沟——上唇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
承浆——下唇下陷凹中。
翳风——耳垂后,距耳约5分,骨边陷中。
鱼腰——眉毛正中。
b.肩背腰部
肩井——缺盆上,肩胛骨前,当大椎、肩髁两穴之间,略向前些。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大抒——项后第一椎下旁1寸5分。
肩髁一肩端两骨陷中,举臂有凹陷处。
风门——第二椎下旁1寸5分。
秉门——肩胛岗上骨缝空内,近外侧缘(曲垣穴外约2寸)。
月市俞——第3椎旁1寸5分。
盲育——第4椎下旁3寸(肩胛骨内缘)。
肩真——肩胛下两骨之间,后腋缝纹端1寸。
心俞——第5椎下旁1寸5分。
天宗——秉风穴下方(约平第四椎)大骨下陷中。
肺俞——第7椎下旁1寸5分。
肝俞——第9椎下旁1寸5分。
胆俞——第10椎下旁1寸5分。
脾俞——第11椎下旁1寸5分。
脊真——第11椎下。
胃仓——第12椎下旁3寸。
胃俞——第12椎下旁1寸5分。
志室——第14椎下(命门穴)旁3寸(平肾俞穴)。
大肠俞——第16椎下旁1寸5分。
小肠俞——第18椎下(第一骶椎)旁1寸5分。
上髎——第18椎旁,在第一骶骨孔中
次髎——第19椎旁,在第一骶骨孔中
中髎一第20椎旁,在第3骶骨孔中
下髎一第21椎旁,在第4骶骨孔中。
八髎一即上、次、中、下髎的总称。
长强一尾骶骨端下5分处。
承扶一臀下横纹中央。
c.胸腹部
云门一在巨骨下方,肱骨头内缘喙突下,距正中线6寸。
中府—乳上第3肋间,当云门穴下寸。
肩内俞—在三角肌前侧缘,与肩外俞穴相对。
膻中——胸前正中线,两乳正中
期门一乳头直下二肋端,距正中线4寸。
日月一期门穴下5分。
章门一季肋下,当第11肋骨之端。
居髎一髂前上棘三分之一的髋后凹陷处。
环跳一髀枢中,大转子的后方,两足并立有凹陷处。中脘一脐上4寸。
大横一脐旁4寸。
天枢一脐旁2寸。
神阙一脐窝中央。
气海一脐下1寸5分,
关元一脐下3寸。
中极一胳下4寸。
d.上肢部
少海一屈肋内侧,大骨(肱骨内上髁)前5分许。尺泽一肘窝横纹中,偏拇指侧筋外陷中。
内关一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
列缺一腕横纹上桡侧1寸5分,当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尽处。
神门一常后尺侧锐骨之端,腕纹线中。
曲池一曲肘外侧横纹头陷中。
手三里一曲池下2寸。
外关一腕后(阳池穴上)2寸两骨间。
阳池一常背腕部,无名指直上横纹陷中。
合谷一手虎口间,歧骨陷中。
八邪一两手指缝间,左右共8个穴点。
e.下肢部
髀关--伏兔之上交纹。
伏兔--膝盖上6寸,肉隆起处。
风市--直立垂手指尖尽处,膝上7寸。
鹤顶--膝盖骨正中直上1寸。
膝眼--膝盖骨下两旁陷中。
阳陵泉--腓骨头前陷中,膝下2寸。
阴陵泉--膝下2寸,内辅骨上陷中,与阳陵泉相对稍高些。
足三里--膝眼下3寸,胫骨旁约1寸筋间。
三阴交--内踝正中(去踝)直上3寸。
解溪--足次趾直上,足背与小腿齐界处横纹中。
委中--胭窝横纹正中央。
承山--小腿肚下,分肉之间陷中。
悬钟--足外踝3寸,腓骨前。
昆仑--足外踝后5分,跟骨之上陷中。
太溪--足内踩后5分跟骨上。
涌泉--足掌心中央(红相当于足的前五分之二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