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依道而复归于朴,祭祀不辍而气清景明
(资料图 来源网络)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与春节、上元、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合称“时年八节”,与中元、寒衣合称“三大鬼节”。其实,在清明前后还有上巳节、寒食节。由于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相近,彼此的习俗便互相渗透、重叠,渐渐地不再有明显的划分,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历书》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个:一是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二是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三是兼有肃穆(或悲伤)(扫墓祭奠)与欢乐(踏青等游玩)两种情感氛围。
一、清明回归自然,复归于朴而气清景明
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传统风俗活动(资料图 来源网络)
清明节虽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但其主调却是回归自然,自由地展现生命的本然情趣,让人们与大自然亲近,与道教所主张的复归于朴、自然无为的思想是一致的。而扫墓祭奠更是“庆生祭往”、“敬天法祖”的不忘根本,缅怀先烈亲师,可谓活跃而不失节度,热情而不失冷静。可见,“清明”不仅是一种时令、节气,或节俗或礼仪,更是一种天、人和谐一体的理想生存境界。
《太平经》中有“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世界处于“清明”状态,就会呈现出万物生全、和谐安宁的局面,在人更是一种内在的理想人格要求。《老子想尔注》有“清静能睹众微,内自清明,不欲于俗”。也就是说,当人处于“清明”状态时,可以真切感受到到自我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为一,而精神自我也被擢升到一个无限广域的境界。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间,庆生祭往、敬天法祖、天清地明,实为合道而近自然。
《吕氏春秋·季春纪》载:“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太平经》更明确指出:“三月,盛德在九五,辰上及天之中,盛德时在外道巷,故万物皆出,居外也”。清明时节,阳气初始遍布大自然中,还未入及土地与生命万物体内之中。因而,此时,“积聚亦于外”以汲取生命营养于自身,何乐而不为?
二、清明敛藏沉寂,修墓祭扫待鬼门大开
阖家祭扫修治坟墓(资料图 来源网络)
清明、中元、寒衣三大鬼节作为一种岁时节令。以阴阳而言,鬼属于阴。阴气自七月(中元)萌生、活跃,至十一月(冬至)达到极盛,此后又渐渐趋向平静,到三月(清明)消亡、敛藏沉寂。因而,三月、七月、十一月,阴气处于死、生、壮的关键阶段。
俗言:“三月七月鬼旺月”。清明、中元两大鬼节正好在三月和七月。清明时节的三月阴气进入死的阶段,如同动物的休眠,鬼活动的活跃期渐渐结束,纷纷入居阴宅即墓庐歇息。给祖先及时送去冥币,以免祖先休眠或紧闭家门而收不到。因七月之前一直住在墓中,为亡者能够在阴间平平安安,修治坟墓自然成为当务之急。因而,清明也有祀左邻右舍,使他们和睦相处。有些地方甚至祀后土,祈求土地神照料先人。
七月阴气进入“生”的阶段,鬼可以出门活动,故而叫做鬼门开。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都是为了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会出现“鬼乱窜”的局面。鬼经历夏3月活动受限制、无法出外觅食的墓居煎熬,早已是饥肠辘辘,为饿鬼施食就成为要事。加之中元节是地官大帝圣诞,中元地官主为人赦罪,道教宫观都会举行赦罪度亡道场,以救拔亡灵。
十一月是阴气壮的时期,或称旺月,鬼的活动频繁。十月,人人御寒加衣,生者而联想到死者,孟冬十月送寒衣为鬼添衣御寒。同月也是下元水官大帝圣诞,下元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下元节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教宫观都会在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chaodu死者。同样,清明节道教宫观也会举行道场,祭祀祖先和祈福禳灾。
当然,清明节的修治坟墓,还可从现实需要加以解释经年雨水冲涮,杂草丛生,坟堆多有破毁,而清明一过,又要进入多雨季节,所以要除草、填土、修墓。
三、清明依道而行,子孙清明以祭祀不辍
上海城隍miao丙申年祭城隍 祈愿沪城繁荣国泰民安
道教奉行的教义中,包含祭祖宗、礼神明的内涵。因而,道教不背亲,不绝伦常。《道德经·五十四章》有“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老子认为依“道”而行,就会有“子孙以祭祀不辍”的福报。子孙祭祀先人,缅怀先人的恩德,表示对先烈、对已经逝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对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教斋醮仪式,是清明祭的主要载体之一。据《明史·卷五十》载,“洪武三年定制,京都祭泰厉,设坛玄武湖中,岁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设京省城隍神位于坛上,无祀鬼神等位于坛下之东西,羊三,豕三,饭米三石。王国祭国厉,府州祭郡厉,县祭邑厉,皆设坛城北,一年二祭如京师,里社则祭乡厉。后定郡邑厉、乡厉,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后来清朝官方亦承继了此一传统。
因而,明清时期道教城隍miao宇举行的“三巡会”,遂成为了清明节正式、大型的祭祀仪礼活动。“三巡会”主要包括祭厉坛、城隍出巡等仪式活动。“三巡会”的主要宗教功能是“祭厉”。所谓“祭厉”,即专门祭祀、抚慰那些无后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与许多地方、民间的“招魂”、“野祭”习俗是正相契合的。
时至今日,道教宫观清明节一般都会举行专为chaodu亡灵而起建的度亡道场“清明普度黄箓法会”,为信众提供清明祭祀祖先和祈福禳灾的需求,一则chaodu先祖,以尽孝道;二则普施分野亡魂,广积阴功。当天,高功法师们合神力于自身,用法力赈济鬼魂,使其早生人天,永离丰都之苦。按照道教的观点,使九玄七祖俱得超升,是对先人最大的孝敬,而不限于扫墓祭扫。
在道教,清明节体现的是春天到来,阳气来复,大地恢复生机,是对大道生化万物的庆祝,也是对于过世的先祖,表示追思与纪念的节日,以便唤醒人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注意孝养父母、和睦家庭,乃至保护地球、乐生向道,是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