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2章,曲则全译文,注释,评析,解读

道医阁  2023-09-19 06:41:31

道德经22章,曲则全译文,注释,评析,解读

《道德经》22章 曲则全


译文注释引语评析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①枉:屈、弯曲。②敝:凋敝。③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④式:法式,范式。⑤见:音xian,同现。⑥明:彰明。⑦伐:夸。

这一章,老子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第二章所阐释的辩证法思想。第二章重点讲的是矛盾的转化。本章一开头,老子就用了六句古代成语,讲述事物由正面向反面变化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即委曲和保全、弓屈和伸直、不满和盈溢、陈旧和新生、缺少和获得、贪多和迷惑。他用辩证法思想作用观察和处理社会生活的原则,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不争”。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说老子之道是“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这里说的“曲全”,便是“苟免于咎”。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不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曲”里存在着“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道家医学经典daoyixue.Cn

《道德经》2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现,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之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第22章,抱一守中心法,

老子告诉我们曲则全,觑就是曲线,权就是处事很周到,很周全,一个人能够这样拐来拐去,你才有办法面面顾到,你如果走直路,你就会引起正面的冲突,正面的冲突,你就照顾不了全局,所以老子第一个就告诉我们,委曲才能求全呢!这句话我们流传很久了,一个人你不能委曲,你就不可能有全,你硬碰硬,我就是走直路,我就是这么直,你把人都得罪光了,你还怎么全呢?

枉则直

枉就是不直,受冤枉你才有清白的一天,所以很多人都说我瘦,冤枉啊,我很凄惨的,其实有什么凄惨的?你不受冤枉,你永远没有清白的一天,你受了冤枉,很快就得到清白,能绕弯才能伸直,你看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身体挺直,你一定要弯一下,你就挺得很直,否则你没有弹性嘛,这一个人,你只要知道受冤枉,是对你很幸运的,那你人生会改变很多,我年轻的时候老是觉得受冤枉,受委屈,我就没有想到委屈才能求全,我没有想到这个,可是慢慢的我感觉到说,如果我受冤枉,我不表白,人家有一天说哎呀,你受冤枉了,他对我的态度整个改变了,那我不是反而得到很多好处吗?所以等有一天你的老板,冤枉你的时候,我不表白,很多人都叫申诉,我不表白,因为好不容易让他冤枉一次别人,没有机会让他冤枉,别人没有机会,让他冤枉,后来他一看呐,我没有错,是他看错了,他就对我特别好,他说你没有错,你要讲那你怎么不讲呢?那么客气干什么?你看我的收获比谁都多,

洼则盈

你有低洼,有空间你才能够装东西,你才有一天会盈满,但是最好不要盈满,不要隐瞒你才能够有功能,你才永远可以装东西,

敝则新

敝是旧的,旧才会有新的,我今天讲的非常清楚,但是大家就在目前来讲,因为受西方的求变求新,创新的一大套东西,你真的要特别用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我们中国人讲新一定把旧的连在一起,否则的话,你就会觉得新的才是好的,新的才是我要的,否则你的话你就会喜新厌旧,你就会离道越远,你就会忘本,你看现在为什么离婚率越来越高?就是她觉得新的好啊,新的好啊!搞不好换个新的,有钱了更要换个新的,升官了,换个新的,那成什么体统?新的跟旧的一定要连在一起,敝则新,继旧才能开新,你把旧的搞懂了,你才能够温故而知新,否则那个新都是非常危险的东西,

少则得,

我没有什么欲望,我很容易就得到满足了,因为我要的少嘛,当然人家给我。

多则惑

你都要人家就感觉很疑惑,你要那么多干什么?他反而不给你,你就达不到你的目的,多少是人的感觉,不是真的是多少,一个人她很容易满足,是最快乐的,其实要大家如果跟外国人交往,你会发现外国人真的比较容易满足,中国人是天底下最不容易满足的人,我们真的要好好了解自己,老天给了我们一个贪得无厌,很难满足的性,就是让你去修的,你看你天生来就没有什么欲望,你还有什么好修的?没有什么好修的,所以我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发现,做中国人,你最好要了解我们是修的最好的机会,修的最好的素材,你看外国人,他去度假,花几百块美金,他就住在旅馆里面,叫东西在房间里吃,他就在房间里看书,你就会觉得这种人蠢到极点,你出来干什么呢?中国人哪里有?,出去!不能睡觉呀!睡觉这个太浪费了,然后搞得累得要死,真的要好好去考虑考虑,人家外国人,穿的很简单,到海边,找到一块沙滩,就开始挖,挖一个洞,然后跳进去,然后就用土开始掩,掩到这里(脖子),他可以掩半天,中国人看到就很奇怪,你来干什么?你来虐待你自己,你花那么多钱,跑夏威夷来干这种事?可是他很愉快,她很容易满足,所以民族性不同,各人走各人的路,千万不要盲目去学习,尤其是你搞不清楚的时候,你去学习,那真是大笑话,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这句话是什么?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以无欲为德,一个人最高的德行就是无欲,你们要抢,你们去抢,你们要争,你们去争,我不用争,我心里头什么都有,我不一定拿到手才有,我不一定是我所有我才叫有,我看到我就很满足了,我就有了,所以圣人他就抱定了一个心意,我清心寡欲,我少私,不要老想自己,我以天下为己任,我跟天下万物合而为一,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通道所有的事理,为天下万物,一个共同的准则,就是这样而已,大家回忆一下,在第十章的时候这样讲过,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凡事凭良心,身体听从良心的指使,你就很自由自在了,自得其乐了,

不自见故明

自建,自以为高明,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是最高明的,我比你们有见识,我又坚持我自己的意见,是没有错的,否则我不会讲,实际上,他忘记了,他是带着有色眼镜,其实大部分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因为人很不容易,客观人相当主观,如果他告诉你,我这个人是一点不主观的,我是很客观的,你心里就很好笑,这个人主观到认为自己很客观,这就是国外很普遍的,人要自己承认,眼睛所看到的很有限,而且眼睛,多数都在骗你,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因此你也不自见,你不认为我看的很清楚,你才会看清楚,一旦你认为说没有错啊,我都看到了,千真万确,大部分是错的,大部分不明,不明真相,而自己骗自己,这也是孔子常常提醒我们,跟老子是同样的看法,

不自是故障

自是就是自以为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最喜欢做的就是把道理拉到我这边,我们很舍不得道理,跑到道理那边,惟道是从,是自己跑到道里那边,而不是把道理,拉到你这边,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自以为是,我说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这种人是不明白道理的,你要不自是,道理才会明白,才会昭明,才会显著,所以叫故障

不自伐故有功

伐老子用过很多次,就是称赞自己,说人就是过度的自我膨胀,一个人说我是专家,我对这个最有研究,你问我是没有错的,一点功都没有,不自伐不自我夸张,不认为自己有能力,不自己过度的膨胀,你才能够把功作出来,

不自矜故长

金是什么?很自负,一个很有信心的人,就是心里很空虚的人,一个表现的很自信的人就是自己很慌张的人,要不你要自信干什么?哎呀,你要自信,哎呀,我今天果然表现很自信,这些话都要好好去听的,那不是真的,一个人很怜惜自己,就是很自负,因为别人都能吃苦,就是我不能,别人都可以被人家可怜,就是我不可以,这种人就叫孤芳自赏,这叫一意孤行,我们要不自怜自爱,要不孤芳自赏,不一意孤行,你才会持续的成长,那个长就是生长发展的意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为你根本不争,那谁会跟你去争呢?你看你一看到苹果,你一伸手去拿,所有人都伸手,你怎么可以拿?就拿走了,有时候你不争大家反而觉得说,我是不是等一等再拿?大家反而不急着要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都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能够去除这四个东西,你就会不争,所有的你争我夺,都是有人先争所造成的,天下如果找不到争的对象,你争什么呢?其实这个东西我们在象棋里面表现的最彻底,外国人看我们下象棋,总觉得你们中国人口口声声说礼仪之邦,根本是骗人的,红的都不要都去争黑的,真正会下象棋,他会告诉你,我不是争黑的,黑的有什么好争的?我是让红的给他,我不好意思拿红的,我要表示谦虚,你看一个人大大方方,就把红的拿到自己的棋盘上,所有人都笑你,你外行到极点,而现在不一样了,为什么?你把那个道纪都忘光了,你不看看从前到现在,人家怎么下象棋的?你就新了,那你就完了,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我们从这句话,就可以感觉到老子跟孔子他们都一样,都是集大成的,所以他说古人常常告诉我们,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岂虚言哉?难道是随便讲讲的吗?中国人也知道,现在才知道,多得是,不如少得的,多得永远不如少得,少则得,多则惑,诚全而归之,老子书里面,只有这次出现这个诚字,因为她很少用这些字,是表示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是全而归之,同归于全的大德。

《道德经》第22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②,故有功;不自矜(jīn)⑨,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④。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①式:这里可以理解为法则。

②伐:夸耀。

③矜(jīn):自高自大的意思。

④莫:没有谁。

【译文】

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就反而能得到伸展,低洼反而能得到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因此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正因为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与之争高低。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导读】

老子用连续的六句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来表达了以退为进、不争而争的处世方式。一味求强、求盈,只会导致失败。

【解析】

在本章中,老子论述的重点在于“不争”。在老子看来,不争符合“道”的本质,炫耀、贪婪、争强好胜之人违反了道,所以注定会落得不幸的下场。

老子在开篇说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尽管这六个短语分别指代六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这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谦逊的生活态度。对于除人以外的诸多生物而言,委曲求全实能保全性命,以免受外来的伤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界定为一种寻求自保的大智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映了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本章则再次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用“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来阐述道顺其自然的理论。如“洼与盈”,“洼”就如同一只空杯,“盈”就如盛满水的杯子,也只有空杯子才能容纳更多的水。可普通人看问题却很片面,要么看不到深层内容,要么看不到相反的一面。可是圣人却能遵循和运用道,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即便是在人类之外的生物圈中,仍存在着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各种生物为了生存,不得不施展自己的生存技巧。比如变色龙,它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它的皮肤会随着背景、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有些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生理变化,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其是当之无愧的“伪装高手”。又如蛇,蛇是一种最柔软的动物,正因为它柔软,所以它才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可以躲避敌人的进攻,并自由前行而不受外界环境的阻挠。假如蛇像木棒一样坚硬,它还能自由前行吗?这听起来觉得可笑,但问题的根源在于它违背常理,即我们所说的“大道”。大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为人类所感知,“德”是“道”的体现,它体现了道的无行无为。

我们经常用腊梅的孤傲和柳树的温顺来形容完全不同的处世风格,腊梅不畏惧严寒,傲然挺立,任凭外界冰霜的狂虐而悄然争艳。而柳树不同,它随风舞动,姿态妩媚。迥异的“个性”就必然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正因为腊梅坚挺,所以稍微碰到它,它的花瓣就会脱落;而柳树左右摇摆,即使碰到它,也不会受损,反而得到了“杨柳依依”的美名。

老子的委曲求全之道,在为人处世上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他告诉我们:做人过于清高,必然招人嫉妒打击;为人过于强势霸道,必然树敌过多而不能长久;待人过于严苛必然被人孤立。而保持低调,委曲求全,不但能够避害,还能趋利。这才是高明者的选择。而得道之人最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永远都会处在曲和枉的境界里。没有了概念和分别,也就没有了矛盾,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痛苦也就自在无为,和大道同步了。得道之人的眼里没有自己,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或他物,所以没有任何东西遮蔽,自然会清澈明亮,也就什么都能看得见了;圣人没有等级观念,自然也没有善恶是非的标准,自己没有对错,别人也无所谓善恶了,他们不自夸,也不损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扬、拥护和爱戴。他们对于自己的成绩从不夸耀,心中没有功过的概念,自然也就不会骄傲。可是常人则不同,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也许刚开始别人还能容忍,可是炫耀的次数多了,就会导致别人的厌倦,不但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称赞,反而会招来讽刺和挖苦,这就得不偿失了。

圣人没有分别心,对待所有的事物都持一样的态度,不会另眼相看,也无所谓名利,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淡然而宁静。他们不会与人争夺,而是始终和大道一体、万物皆源于大道,和大道同体的人岂不是拥有了宇宙万物,还有什么可争夺呢?得道之人不与人争,也就没有得;没有得,也就没有失。没有得失也就无所谓患得患失,没有患得患失也就没有痛苦的折磨。没有痛苦是美好的人生境界,这是不与人争的美好体验。因此,委曲求全是聪明的处事方略,这是解悟大道之人的不俗行为,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德”,也只有这样的人,心境不但平静,而且人生还会释放出更大的光华,因为他把所有的付出都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因而不会有“亏”的概念,一旦达到这样的境界,就真的是和大道融为了一体。

王弼《道德经注》

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则得其本,故曰“得”也。一,少之极也。式,犹则之也。

自然的规律,也像树一样。枝杈越多越远离它的根,枝杈越少树干越粗壮。做的越多、求的越多,就像树的枝杈越多,就越远离真正的根本,所以称为迷惑。少欲、少作为则能求得根本,所以能有收获。一,是少得不能再少了。式,是用来遵行的规则。

苏辙《老子解》

圣人动必循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要于通而已。通故与物不迕,不迕故全也。直而非理则非直也,循理虽枉,而天下之至直也。众之所归者下也,虽欲不盈,不可得矣。昭昭、察察,非道也;闷闷若将敝矣,而日新之所自出也。道一而已,得一则无不得矣。多学而无以一之,则惑矣。

圣人行动必然遵循道的规律,合理的可能是直的,可能是弯的,只要能够合理地达到目的即可。合理地达到目的是与事物不存在矛盾的,所以能保全事物。直而不合道理就不是真正的直,按原理行事虽然有时候看起来麻烦、绕路,其实却是天底下最直接、最有效率的途径。众物都循重力向低处移动,低洼的地方想不满都不行。昭昭、察察的样子是不合道的;闷闷的状态就像是陈旧的事物,新的事物即将从此诞生。道是高度概括的,得到了道,别的事物没有弄不懂、得不到的。学得多而无法将其统一起来,就会困惑。

抱一者,复性者也。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皆抱一之余也,故以抱一终之。目不自见故能见物,镜不自照故能照物。如使自见自照,则自为之不暇,而何暇及物哉!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皆不争之余也,故以不争终之。

守道的人,是恢复本性的人。委曲反能保全,弯转反能直接到达,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而才有生新的空间,少取反能多得,拥有的多了反而迷惑,都是道的具体表现,所以以抱一作结束。眼睛看不到自己,所以能看见东西;镜子照不见自己,所以能映照物象。如果让眼睛看见自己、镜子照见自己,则它们忙着为自己服务,哪里顾得上别的东西呢?不自我表现、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不自我过分看重自己,都是不争的具体表现,所以以不争做结束。

世以直为是,以曲为非,将循理而行于世,则有不免于曲者矣。故终篇复言之,曰此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夫所谓全者,非独全身也,内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而复于性,则其为直也大矣。

世人觉得实事求是是对的,委曲求全是错的,而依循自然规律在世上做事,难免委曲求全的时候。所以最后老子又讲了一次,古人所说委曲可以保全的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实在是完全真实的。这里所说的“全”,并不只指保全自身,内保全自己,外保全万物,物我都得到保全而得以恢复本性,这是一种伟大的“直”。

【经典解析】

普通人过于关注事物的表象,反而忽略了实质。他们追逐富贵,却往往得来祸患;想长期保持高官重权,却常常身死家破;想让自己流芳百世,到头来却是遗臭万.....老子认为,多求多欲只能适得其反,只有不争,“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才能最终显明、彰明、有功、长久。

老子要求人们在处事时不能急于求成,不可“妄为”,要静待时机以观其变,然后采取行动。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不同方面,人们对事物的正反两面都应该认识清楚,居安则思危,求福则防患。要具有开阔的视野,虚怀若谷,全面考虑事物。要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安乐、美好、高贵中暗藏的种种危机。

同样,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人处于危难之中时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记着“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道理。静下心来,寻找时机来摆脱困境。要善于在“由”中发现“直”,在“洼”中发现“盈”,在“少”中寻找“多”。

需要注意的是“不争”并非是毫无作为,不是什么也不做干等着。老子所谓的“不争”是不急于求成,不安为。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但有些事的成功是需要积极地努力来实现的。

“曲则全,枉则直,注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安身处世的态度。

曲则全:伐木取材软伐的往往是那些高大笔直的,而那些弯卷蜷曲的却能保存下来。对丁树木来说,过直就会遭到砍伐;对丁人来说过直就会遭受打击。古人云:“晓晓者易缺,缴缴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杆则直:能承受一定的委居,最后才能得到申张。如果凡事都较真、不留余地,最终一定会陷入僵潜。古人说:“凡事都不能做尽。”也是这个道理。

洼则盈:人应谦虚、虚心。大海居下故能囊括礼河。

敝则新:不要忘记旧的,才能不断更新,“学而时习之”是也。

少则得,多则惑:少取的才会有收获,贪多只会导致惑乱。对于事物,有节制地索取才能细水长流。

可见老子之“道”,囊括万象,个者见仁,智者见智。时刻保持一颗空虚的心,对它慢慢理解,才能在智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哲理引申】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称霸长达白余年,在外面它同秦、齐、楚、吴等争夺霸权,在国内执政的各个世卿大族也相互倾轧,其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国与国之间差,可以说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家族哀亡史。在晋文公归国建立六卿制度,分封功臣以后,先后有十几个大家族登上晋国政治的舞台,他们无不煊赫一时,如栾氏、郤氏、赵氏、中行氏、范氏等,但最终只有赵、魏、韩三家坚持到了最后,最终他们瓜分晋国立足于战国七雄中。其中赵氏的历史最为精彩,它起起落落,屡次遭遇灭亡的危险,但都挺了过去,这个家族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在失败中复兴的关键就是其奠基人一赵衰的谦让之德。

赵衰早年即有贤士的名声,与少年时期的晋文公重耳相友善。重耳因骊姬之乱出奔,流亡在外十九年,赵衰一直相随。流亡期间,赵衰在牛活上照顾车耳,路上携带饭食,走散了都宁肯饿着也不吃,留着给重耳。在少3国谋位的大业上,更是费尽心机,帮重耳出谋划策,甚至于胁迫重耳成就大事。重耳流亡到齐国,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沉迷,一住五年,不愿离去。赵衰与其他追随者们人密谋,把重耳灌醉,抬上马车,又开始周游列国,寻求帮助,终于使他成为晋国国君。晋文公归|国以后,开始大封功臣,很多功臣争着表现自己的忠心和功劳,以求能获得更重要的职位,而建立赫赫功勋的赵衰却一直以谦让为原则。

晋文公问赵良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回答说:“却彀可以。他已经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先王制定的法规典籍,是道德信义的宝库。道德和信义.是人民的根本。能够重视的人,是不会忘记百姓的。请郤毂担任此项职务。”文公采纳了赵衰的建议。文公又任命赵衰为卿,赵衰推辞说:“栾枝这个人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担任辅佐,臣不如他们。”于是文公任命栾枝统帅下军,由先轸为副将辅助他。邵毅死后,先轸接替他任中军统帅,背臣担任下军副将。文公又让赵哀任下卿,赵衰推辞说:“三桩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不可不任用他。”文公便任命狐偃为下卿,狐偃推辞说:“狐毛的智慧超过小臣,他的年龄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文公于是派狐毛统帅上军,由狐偃为副将辅助他。狐毛死后,文公派赵衰代替他任上军统帅,.赵衰又推辞说:“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辅佐治军干得很好,有军功的应当得到奖赏,以正道帮助君王的应当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应当得到奖赏。先且居有这样三种应当得到的奖赏,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我这样的人,箕郑、胥婴、先都等都还在。”文公于是派先且居统帅上军。

晋文公说:“赵衰三次辞让,他所推让的,都是些国家得力的捍卫者。废除辞让,便是废除德行。”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公在清原地方举行阅兵,把原来的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的统帅。狐偃死后,先且居请求委派副将,文公说:“赵衰三次推让,都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荐贤人,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推广道德,贤才就来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让赵衰随从你做副将。”于是,晋文公便派赵衰担任上军的副将。

因为他的让,在赵衰生时其家族几乎和其他大家族关系都很好,甚至对很多家族可以称得上是有恩,为其家族和他的儿子铺设了一条很好的道路。所以在他死后,赵盾很快就做了晋国的执政,其家族也成为了晋国最显赫的家族。很多家族的崛起都是靠着流血斗争争出来的,斗争失败后身死家亡的不在少数,而赵衰却独能以让成就自己家族的辉煌,可谓以曲求成,不争而争的典范,正合了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二十二章 曲则全

【解释】

? ? ? ?曲成万物是大道,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像水一样懂得委婉迂回比直线更早地到达目的地,像水一样在低洼处先充盈灌满;认为自己知道的少才能不断努力进步,才能有所得;总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则会迷惑。所以圣人以阴阳相辅相成、相互统一这种整体的思维范式来知与行:不自我表现所以明智,不自以为是所以美德彰显,不攻击别人以抬高自己所以功德无量,不骄矜自负、自夸,所以能不断成长。正因为有不争之道,所以能曲成万物,反而天下没人能争得过他。古往今来讲的曲则全的道理哪里是一句假话虚言啊!实在是能把好的、圆满的结果归到我们这来、让我们得到啊。

【理解】

? ?*懂得委婉迂回处理问题的方式,才会有更全面、更圆满的结局和结果,才能更好地达到既定目标。

? ? *“抱一为天下式”。阴阳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形成一个整体。所谓“吃亏是福”,我们理解问题的时候要把对立的两者相结合,统一理解,这样我们对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推荐文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2023-09-20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2023-09-16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许真君宝诰(注解)
2023-09-18
许真君宝诰(注解)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2023-09-20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2023-09-18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2023-09-19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
2023-09-19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