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8章,知其雄译文,注释,评析,解读

道医阁  2023-09-19 07:05:30

道德经28章,知其雄译文,注释,评析,解读

《道德经》28章 知其雄


译文注释引语评析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溪③。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④。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复归于无极⑦。知其荣⑧,守其辱⑨,为天下谷⑩。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⑾。朴散则为器⑿,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⒀,故大制不割⒁。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①雄:比喻刚劲、躁进、强大。②雌:比喻柔静、软弱、谦下。③溪:沟溪。④婴儿:象征纯真、稚气。⑤式:楷模、范式。⑥忒:过失、差错。⑦无极:意为最终的真理。⑧荣:荣誉,宠幸。⑨辱:侮辱、羞辱。⑩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广阔。⑾朴:朴素。指纯朴的原始状态。⑿器:器物。指万事万物。⒀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⒁大制不割:制,制作器物,引申为政治;割,割裂。此句意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本章是作为重点专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子提出这样的一个原则:知雄、守雌,用这个原则去从事政治活动,参与社会生活。这种原则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当时正处在春秋末年,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你争我夺,纷纭扰攘,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状况,老子提出了“守雌”的处世原则。他认为,只要人们这样做了,就可以返朴归真,达到天下大治。此处还应注意,不仅是“守雌”,还有“知雄”。在雄雌的对立中,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然后处于雌的一方。本章所用的几个名词,代表着老子的一些基本观念。

“朴”、“婴儿”、“雌”等可以说是老子哲学思想上的重要概念。在十五章里有“敦兮其若朴”;十九章“见素抱朴”;本章的“复归于朴”以及三十七章和五十七章都提到“朴”这一概念。这些地方所提到的“朴”的字,一般可以解释为素朴、纯真、自然、本初、淳正等意,是老子对他关于社会理想及个人素质的最一般的表述。在十章里有“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二十章有“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本章里有“复归于婴儿”以及后面的章节中也有提及“婴儿”这个概念的地方。“婴儿”,其实也是“朴”这个概念的形象解说,只有婴儿才不被世俗的功利宠辱所困扰,好像未知啼笑一般,无私无欲,淳朴无邪。老子明确反对用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的规范约束人,塑造人,反对用这些说教扭曲人的本性,这就涉及到老子所说的“复归”这个概念,即不要按照圣贤所制定的清规戒律去束缚人们,而应当让人们返回到自然素朴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在本章里,老子还主张用柔弱、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并要求“圣人”也应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原则。守雌守辱、为谷为溪的思想,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不仅守雌,而且知雄,这实在是告诫人们要居于最恰切、最妥当的地位,面对社会纷乱争斗的场面。陈鼓应说,“守雌”含有持静、处后、守柔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内收、凝敛、含藏的意义。


道家医学经典daoyixue.Cn

道德经 28章是什么意思,教给我好的,我会加分的。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知道什么是雄壮,却安于雌弱,他的胸怀就能像容纳天下的溪谷一样宽广。能如天下的溪谷所归的那样的人,经常把永恒的“德”放在心头上,他的心地就能回复到婴儿那样纯洁无暇的境地。
知道白色是那样的鲜明,却安于阴暗的地方,如此就能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能够成为天下人楷模的人,对于常“德”才不至于困惑。对于常“德”不困惑的人,他就可以复归到自然淳朴的“无极”的境地。
虽然知道什么是光荣,却安心与承受羞辱,他的胸怀就如空虚无物的山谷一样博大。能甘心作空虚无物的山谷的人,永恒的“德”就可以充足,淳朴也可以恢复。
“朴”按天道循环之理散开,就变成具体的器具,圣人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就制定的管理制度,设立了专人治理,所以,好的管理要的是大局上的管理,而不是割散开来的非主要枝节的管理。

大意:
本章叙述得道者面对世事所采取的态度。他们像溪谷那样甘于柔下之位,守道培德,保持真朴。面对万物,他们用“道”来联系这些分散的事物。君主若以这种态度治世,就会完美无缺。

《道德经》28章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板是干嘛的?老板就是搭台的,搭好了台吸引人来唱戏,而不是只想着自己唱。

老子的比喻则更妙:

什么叫知其雄?就是你要了解雄性物种的德性,什么德性呢?

就是爱争斗、爱显摆、爱出风头嘛!

为什么雄性会这样?还不是因为雌性!

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只有那些表现欲望强的个体才能获得雌性的青睐,获得了青睐才有交配权,有了交配权,才能生儿育女延续基因。

如此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千百万代之后的今天,剩下的基因就变成了现在的德性。

我带女儿去捉知了,会优先捉一只雌的,把她固定在低处的树枝上,剩下的事就容易了。只需要等着雄知了一只一只飞过来交配,来一只捉一只,轻松得很。

这就叫知其雄,守其雌。

做事,也是一个道理,千万别把自己当作雄知了去好勇斗狠,就算你是最强壮的雄知了,最后也无非就是先被人家抓住了事。

而你要做的,是要找到一只雌知了。就算找不到,宁可自己去做雌知了,起码你可以活得比所有雄知了都久。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以为我说的是美人计,那么请尽快离开吧,你可能理解不到点子上了。

所有的欲望,都是雌知了,之前讲过,最基本的欲望有四种,生存、性、知、美。

性欲说过了,就算举了一隅,你要以三隅反才行。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的人追求钱、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成长、有的人为了探索,这些都是四种基本欲望按照不同比例的组合。

所谓搭台,就是找到一种机制、一种模式,使得不同的人加入进来之后,都可以源源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想赢球,就让所有队友得分上双;想成为千万富翁,就让所有跟着你的人都至少成为百万富翁。

把自己放在低处,连通江河湖海,所有的涓流自然汇集于你,而你并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此即所谓“天下溪”。

成为天下溪还不够,要把这种德融入我们潜意识,做什么事都以这种德来做决定,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你就不需要刻意去想,而是变得像婴儿一样自然。

老子特别喜欢婴儿这个意象,有人理解不了,有开始瞎琢磨,老子是不是有什么让人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啊?以至于,太上老君练金丹都被编出来了,而且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比《道德经》还有名,不知道老子知道了会怎么想。

其实,所谓的婴儿,就跟孟子说“赤子之心”的“赤子”是一个意思,该不会有人把赤子之心也跟长生不老联系起来吧?赤子,就是刚生下来的婴儿,。为什么儒、道两位宗师又不约而同的撞上了呢?

因为,婴儿人人都见过,而且那真的是人类最天真无邪的状态。以脑科学的结论看,婴儿大脑没有发育成熟,真的就是什么“心眼”都没有,想哭就哭,想吃就吃,绝没有半点儿遮掩。

宗师们认为,做人这件事通过不停的训练,也是可以达到婴儿那种毫无刻意的状态的。就像学会了骑自行车,你绝不会琢磨每个动作怎么做,也绝不会刻意的偏左点或者偏有点,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这就是因为骑车经过训练,融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的特点就是只需要占用我们大脑少量“带宽”,就可以完成极其复杂的活动。做人,虽然比骑自行车复杂得多,但是我们训练的机会也多,周期也长,所以也是有可能被融入潜意识的。当然,这不容易,孔子到了七十岁,才敢说“随其所欲不逾矩”,就是这种状态。

有了这句做模板,后面几句就好理解了吧?排比明白了一个,也就都明白了。

啥叫知其白,守其黑?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嘛。

大家都知道白好,可我们却要去守着那个黑。为什么?因为白用不着我们守,有的是人会去守。互联网公司谁的话语权最大?当然是销售了,因为业绩都是他们“拼”出来的嘛。那么作为老板,我们要把所有资源投入到销售吗?当然不是,如果那样,公司持续不了多久的。因为用户认的还是你的产品,销售只是他们接触产品的一个渠道而已。既然销售已经是白了,我们就不要去关注那个白,反而要去关注产品、研发,因为他们在幕后,离业绩远,容易被忽视,那才是黑。

对于国家来说也一样。教师、医生、军人、科研工作者永远都赚不了大钱,如果商人、明星是白,那他们便是黑。国家需要关注的不是商人、明星,而是教师、医生、军人、科技工作者。国家把民众引导去关注这些人,才能够为民众树立楷模。民众有了这些人做楷模,那么他们的德,也就是价值观就不会出现问题。久而久之,民众就会把这种价值观融入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方方面面,例如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而不是成为明星;引导人们尊师重教,而不是笑贫不笑娼;引导人们保家卫国,而不是理直气壮的当带路党;引导人们科研强国,而不是八卦女明星。

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后,整个国家、民族就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那时候无需多做什么,而人们的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这才叫“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还是那个意思嘛!有功劳你们上,出问题我来扛,这才是领导应该做的。当领导的跟下属抢功劳,这得多想不开?你带领团队取得成绩,那功劳默认就是你的,你争什么争?你把功劳给下属,不是把自己的功劳分出去了,而是把自己的功劳多复制了好多份,整体功劳翻倍了。

不但功劳翻倍,因为你把自己放低,不居功,“为天下谷”,还会收获谦退的美名,这是一举两得。员工收获了功劳,受到鼓舞,自然干劲更足,会创造更多的业绩,这是一举三得。这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为什么不做?

出了问题,你要扛着,也是一个道理。你想想,如果你是老板,会去员工身上找问题吗?老板认识几个员工?知道谁是谁?所有问题,都是领导者的问题。你主动承担下来,还落得个勇于担当。这时候你要真敢甩锅给员工,只要老板不傻,都会问一句,“他是哪个团队的呢?”是不是就哑口无言了?承认错误,给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什么都好说。问题不解决,怎么甩锅你也甩不掉。所以呀,还不如自己主动担下来,团队也是人,你都这样了,人家也会于心不忍。心想领导这么仁义,咱们不能让好人寒心啊。大家一块努力,问题才更容易被解决。

如果你常年做山谷,德行自然充足。这种德行融入潜意识之后,自然就回归到“朴”的状态。朴,未经加工的木材,也就是自然状态,之前也出现过,这也是老子很喜欢的一个意象。婴儿、无极、朴其实都是一种意象,就是自然而然、毫不矫揉造作的状态。

接着老子说,这种自然而然的“德”,散布到万事万物之上,便成了“器”。什么是器?就是有某种特殊用途的工具。这个词在经典中经常出现,孔子说“君子不器”,也是同一个“器”,就是说君子不要拘泥于某种才能,要广泛的学习,然后融会贯通,最终学会“做人”。是不是又跟老子异曲同工了?

老子说的“朴散”,意思也是说,领导者要把德用于各个领域,而不能只做一件事。把德用到各个领域了,便可以成为“官长”,也就是“百官之长”,也就是君主了。这就是儒家提倡的“内圣外王”,而这个词是庄子提出来的,庄子的老师则是个儒生。所以,还是一再强调的,儒道本是一家,只是后世别有用心之徒挑起了无谓的纷争而已。

老子最后也说,“大制不割”,就是上面这个意思。政治制度、道德学问,到了深处便只是一家,想分也分不开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既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又有温良平和的心态,不私求汹涌澎湃,甘当天下潺潺小溪。

像小溪流水那样永远的清纯透澈,在心灵的不断净化中,逐渐回复到婴儿般的真性情。

深知自身的清白,却坚守自身的暗味,就可以成为天下的范式。? ?

成为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再次回到宇宙的初始。

深知自己的荣耀,却愿守卑下、耻辱,甘作天下的山谷。

甘作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德才会充足,而回归浑朴。

浑朴化而为自然大道,圣人就可以依靠它成为领导者,所以,完善的统治制度就不可以勉强去分割。?

老子在上一章中,告诉了我们如何在行事时顺应自然。在这一章中,他又告诉我们应当以退为进,得到自身的安稳。并要求“圣人”也应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原则。守雌守辱为谷为溪地思想,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不仅守雌,而且知雄,这是告诉我们要居于最恰切、最妥当的地位,面对社会纷乱争斗的场面。原来韬光养晦是一个大智慧。今天在一片“厉害了**”的声音中,我们真应该冷静,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和我们,老子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凡事都有其循环的道理存在,有进就有退,有成功就有失败,所以做人除了要懂得未雨绸缪,还必须能随机应变。悬崖勒马、江心补漏固然是对危局的补救措施,但毕竟已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骑虎之势已成,世事不由自己,至此悔恨都已晚矣

人们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忘记“物极必反”的道理,不是观察不清就贸然投入,就是不懂得适时抽身,非把自己逼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地步,才来懊悔不已。做事要胸中有数,不要贪恋功名利禄,不要做无准备之事;做事是为了成事,一股蛮劲不可取,犹犹豫豫也不可取,应知进知退,有张有弛,居安思危,处进思退才是行事的方法。

当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后盾,把握好分寸。“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会弄巧成拙。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周全计划,有进有退,随时要能够掌握控制局面的节奏。这是老子智慧对今天的指导意义所在。

换一个话题,老子的黑白论不仅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极大,乃至整个中国文学艺术跟其都有着血肉相连的不解之缘。中国的诗歌、绘画、书法等,一方面强调“肇乎自然”,另一方面又主张“造乎自然”,十分看重意象的构筑和意境的创造。

以书法为例:用汉字作载体,以字形的点,横、竖、撇、捺等巧妙地搭配组合,构成表情达意艺术造型,并且运用黑白虚实疏密比的手法,创造出书法艺术优美隽永的审美意境。?

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邓石如论书有“计白当黑”之说。当然,书法的“计白当黑”说在字面上跟老子的“守黑知白”说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后者的直接搬用。不过,联系到老子“道”论中对有无、虚实等的辩证论述,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书法的“黑白”论无疑又得益于老学的朴素辩证法。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不仅是我们思考艺术的路径,也是我们思考社会,人生的重要路径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2019-8-14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推荐文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2023-09-20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2023-09-16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许真君宝诰(注解)
2023-09-18
许真君宝诰(注解)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2023-09-20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2023-09-18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2023-09-19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
2023-09-19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