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07章,天长地久译文,注释,评析,解读
《道德经》07章 天长地久
译文注释引语评析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⑤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本章也是由道推论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已,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它积极的意义。
这一章继第五章之后,再一次歌颂天地。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生存,从而真正地体现道。老子赞美天地,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既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这一点,是老子书中经常发挥的观点,在本章里,他就表达了这种观点。接下来,老子以“圣人”来说明人道的问题。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的治者,对他而言,人道既要用于为政治世,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而且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通俗地讲,老子所赞美的圣人能谦居人后,能置身度外,他不是对什么事都插手,而是从旁边把事情看清了再帮一把,反而能够站得住脚。这种思想,有人认为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以无争争,以无私私,以无为为;也有人指责老子学说中多讲诈术,尤其是“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们引用为论据,认为圣人想保住自己的权位,却用了狡诈的方式,耍了一种滑头主义的手腕,等等。仁智互见,在《道德经》书的许多观点来讲都是如此。对各种解释可以姑且存之,经比较研究,终究可以找到切合实际的观点。
道家医学经典daoyixue.Cn
天长地久——《道德经》7
河上公:
? 说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也。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
? ? 先人而后己也。天下敬之,先以为官长。薄己而厚人也。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圣人为人所爱,神明所祐,非以其公正无私所致乎?人以为私者,欲以厚己也。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各种解释《道德经》的都要把每一章翻译为白话文,可是一旦翻译成白话文,总觉得的很别扭,都翻译得比较幼稚,反而没了道德经的那种深味。
因为对于我来说,我现在也不想用白话来翻译道德经做日更,一是有些东西,尤其是道德经的语言真的有点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 的意味,同时,我对于道德经的理解也还是不成型的,读得不够多,而且各家对于每章的字词的解释,和对每章的解读都天差地别,有的我认可,有的我不认可,基于我的理解其实可以集在一起做解释,但是这个很费事费时,我现在是浅表阅读,等把道德经全文过一遍,然后再结合各家讲解,也许会有点自己的收获。
道德经这种形而上的哲学书,其实就是要反复读,像念经一样,先不费劲去理解,读得多了,慢慢就理解了。
所以我还是每天抄一章,并以河上公注解为主,并看看另一个解说道德经的通常解释,兼听王晨阳的漫说,之所以说王晨阳的是漫说,就是觉得他经常脱离文本去他的道家思想去天马行空发挥道德经,有的地方还是挺有道理,让人打开眼界,不过经常的他讲的感觉就不是道德经本身,而且王晨阳自己理解的道德经。
这章,我不去解每一句每一个词,这章一言以蔽之: 舍得。和佛教的舍得是相通的,只有舍才能得。 做件事不要功利心太强,先做不求回报,反而能得到回报。
道德经第七章分享天长地久的智慧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是道德经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萌姐也是把这一句挂在了自己办公室里。
天地之所以那么久远,因为它不为自己去谋取福利,所以它能长久。
记得有一次和我5岁的女儿聊天,我跟她讲,万事万物都是有寿命的,哪怕是一个水杯,也是有寿命的,时间久了它会变旧变坏,我说:你想想,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永远都不会死亡?她想了好久,最后她说土地,土地不会死亡,也不会变旧变坏。我一想对呀,天长地久,瞬间豁然开朗。
在《道德经》里,道和天地万物经常被放到一块儿,因为在天地诞生之前,道是无名无形的,一旦诞生了,道的作用就很大程度体现在天地和万物上。
这句话是说,天地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不为自己去捞取,不为自己捞取,所以能长生。
道生了天地,又往往用天地和万物来代指道。这是《道德经》的一个特点。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的时候,找到一个规律,他认为天之道有生养万物的特点,让世界如此繁茂,但是却隐身于背后,不说自己是主人,也不为自己谋取一分一毫,结果大家反而离不开它。
两种做事状态:一种为自己捞取利益而做事;另一种是尽我所能,不在意回报为大家做事。哪一种会更持久呢?
为了造福大家而努力做事的人不容易被影响,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他。他不是为了获取什么,这样的人努力就更持久。他的努力来源于他的内在驱动力。
要求回报的人,如果别人一点儿回报没给他,他就不做了,从此终止了这方面的努力。这种努力是来自于外在的驱动力。
按照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坦然面对一切,无所谓回报,不计较得失,反而能够持久,天之道就是这种状态,不为了回报而做事,把自己位置放得很低,隐藏在幕后,生养万物,所以能天长地久。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关于这一句呢这里有个典故: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祁黄羊,是晋国大夫。
有一天,老板晋平公问他:南阳县缺个县官,你看看派谁去比较合适?
祁黄羊说:解狐去最合适。
晋平公很奇怪,问他:这解狐不是你仇家吗?你咋还推荐他去当官?
祁黄羊说:老板,你问我谁最合适,又没问我他是不是我仇人呀。
于是,晋平公就安排解狐去南阳县上任,果然,解狐上任后,政绩突出,很有作为。
又有一天,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缺个法官,你看谁合适?
祁黄羊说:祁午最合适。
晋平公惊讶地说:这祁午是你儿子,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你任人唯亲吗?
祁黄羊说:老板,你问我谁最合适,又没问我他是不是我儿子呀。
于是,晋平公任命了祁午做法官,果然,祁午尽职尽责,办了不少大案。
像祁黄羊这样,就是老子说的: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就因为他公正无私,所以老板晋平公对他十分看重,他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说的就是要低调。
不去争先,谦卑退让反而能脱颖而出,位居人先。
将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活的长久。
所以,越是低调的人,最后往往脱颖而出
就跟那些宫斗剧和历史剧,嚣张跋扈,锋芒毕露的人都活不过三集
韬光养晦,不动声色,收敛退让,不露破绽的都笑到了最后。
王阳明也说过: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在赣州和南昌平叛大获全胜,已经是名声大噪,民心所向了,结果他没有得到朝廷的什么嘉奖,反而是收到各种诬陷,诽谤。
王阳明于是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和提防,于是立即辞官,解甲归田,并且收敛光芒,低调行事。
我们活在这个平庸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自命不凡,急于表现自己的光彩,急于展现自己的锋芒,一定会遭受嫉妒,排挤,甚至被陷害。
所以,尽管喜欢了很多年《红楼梦》里丽质仙妍,惊才绝艳的黛玉,风流灵巧的晴雯,泼辣美艳的熙凤,但不得不说,这三位都没有好下场,被诬陷,诽谤,排挤,全部死于非命。
我不喜欢的宝钗,袭人,王夫人,纳言藏拙,全都笑到了最后一集。
按照老子的说法,黛玉,晴雯,王熙凤就是太过于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貌美聪慧也就罢了,还从不知低调收敛。
所以,《道德经》的智慧,是要我们知道,如何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才能活得长久笑到最后。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他顺应自然,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圣人谦卑退让反而能位居人先,不计生死反而能活的长久。
这不就是因为无私吗?所以反而成就了他自己。
我希望我们道德经学习的小伙伴,都能踊跃来参与分享,为什么呢,越参与越有收获,越参与其中成长越快,越分享不仅越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增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这里面说的是天地永远都会存在,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他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永远都存在,因此有道的人凡事都会让别人占先,反而赢得爱戴,凡是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生命反而得以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反而却能够成就其自身吗?
这是老子对天长地久的解读。其实这也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那么人人为了一己的私利,真正的为了一己的私利,却能够促成社会价值的创造。这就是经济社会的魅力!
那么老子正相反。他通过另外一个角度,希望人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也就能够像天地一样长生永久。因为人最大的私心莫过于长生不老,所谓的长生不老,那就是说自己的灵魂永远的活在人们心中。老子是根据宇宙的法则,揭示了人生的法则,而人生的法则里又贯穿着社会法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我们以前也看到文章说,有的人活着他其实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这一章里,老子把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人生和社会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的思维去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自然,又会有新的不一样的感觉。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大禹的率先垂范,使得其名垂千史!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开国总统他也是美国唯一的全票当选的总统。他连任两届,在第3届任期即将到来的时候。真正坚定的谢绝了人们善意的挽留,依然归隐田园。由此华盛顿也为美国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而唯一的特例是32任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连任了3届,那么在罗斯福病逝于第4个任期上之后,美国宪法修正案就做了这么正式的规定,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那我们说华盛顿第3届总统任期的请辞,可以说是这一规则的最早由来。华盛顿身居高位,却对权力和地位没有一丝的贪恋,这是美国人的幸运。
华盛顿去世后,他曾经的伙伴国会议员哈瑞里曾这样深情的表述:他是一个公民,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时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们心目中的第一人。华盛顿的案例向我们最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什么叫“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还有一个春秋时期楚国的名相孙叔敖的故事。孙书敖辅佐楚庄王治国安邦,做出了很大的政绩。楚庄王几次要赐其封地,但孙叔敖认为,奉优入后而不知足,祸患就会降临。你坚持不受。而且他临死的时候还告诫儿子说,我活着的时候没有接受楚王的封地,死后楚王必定封赏,到时你一定不要接受,别人都争着要的地方你就别要了。在楚越边界有个寝丘的地方,那里地洼脊薄,城名也不吉利,历来就没有人争夺,你可以请求楚王把那个地方赏赐给你,这样你的衣食饱暖就无忧了。
孙叔敖为相清正廉洁,没有留下一丝积蓄,死后几年孙叔敖的儿子熬不下去了,穷困潦倒,只好跑到山里砍柴为生。孙叔敖的好友幽梦。就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下令给孙叔敖儿子重赏和封地,孙叔敖的儿子根据父亲的遗嘱没有申请大的城邑,只向楚庄王要了寝丘。楚王也没有强求,于是赐封寝丘四百户给孙叔敖之子,还夸奖其有贤者之后的贤者之风。
依照楚国的法令规定,功臣的封地经过两代之后要封别人的时候就得收回,而由于寝丘是个人人嫌弃的地方,所以孙叔敖的封地一直传了十几代,孙叔敖不争肥缺而得长利,后人称之为,“短智佐君王,长智利子孙”。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