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1章,上士闻道译文,注释,评析,解读

道医阁  2023-09-19 07:16:12

道德经41章,上士闻道译文,注释,评析,解读

《道德经》41章 上士闻道


译文注释引语评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①建言:立言。②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③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④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⑤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⑥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⑦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道家医学经典daoyixue.Cn

不笑不足以为道一一《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赏析

上一章第四十章讲了“反者道之动”的规律,这一章可以说上一章理论的具体阐述。把两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许多意思就非常明朗了。下士闻道大笑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道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精微深奥难懂,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隐无名,非熟读深思之士不能理解。所以《道德经》告诫我们,要学习上士,勤而行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一下这最为扑朔迷离的一章。

一、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二、注释

1.建言:立言。一说是一本书。

2.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3.大白若辱:辱,黑垢。

4.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5.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6.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7.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三、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听不到;最大的形象,反而看起来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四、赏析

(一)《道德经》给我们展示了三种人对待道的态度:一种是一见钟情,勤而行之,一种是没有恒心,若存若亡,一种是只看表面,没有理解,大笑之。孰优孰劣,不言而喻。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道是对立统一的,有时现象或本质不是肉眼能够看清的,要用心去体悟,大部分凡夫俗子看不到这一点,往往就会大笑道的无用,殊不知,不是道出了问题,而是人心出了问题,认识出了问题。

(二)《道德经》在本章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只有认识到了它的对立统一性,辩证性,才不会被万事万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真正看到事物的本质。如果没有这样一双识道的慧眼的话,明明是“明”,你可能看到的是“晦”;明明是“进”,你可能看到的是“退”;明明是平坦的大道,你却看到崎岖难走的部分;明明是一个大智之人,你可能看到的是他的愚蠢,等等。《孙子兵法》上也有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这是敌对双方只主动的示形。而道的形象也与之相似,扑朔迷离,不易辨别清楚。比如说有的人早年愚鲁,后来大器晚成,有的人少年早慧,后来江郎才尽。对于我们育人识人的人来说,就要注意了,有的人很早就脱颖而出,有的人可能就让我们静待花开。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形质的不同。明白了这一点,其他几个:如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也就好理解了。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41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 ? ? ? ? ? ? ? ? ?

认知高的圣贤闻“道”,知行合一,经常去做;

认知一般普通人闻“道”,能听懂,半信半疑,只会当成谈资,不会真的去做;

麻瓜(认知低下且无法升级的灵长目生物,也可指麻木的吃瓜群众)闻“道”,也许能听懂,但是绝对不会信,甚至还会对讲“道”的人讥讽、嘲笑、挖苦、乱喷。

大多数人嘲笑洞察了真理的极少数人,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嘲笑反而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反而不符合天道剧情了。

因此会有这样的说法:宇宙天道主线剧情设定是光明的,可是很多麻瓜认为是黑暗的(比如黑暗森林理论,见谁杀谁)。麻瓜们把前进当成后退;把平坦看成崎岖;把崇高视作卑微;把纯洁当成污垢。

(在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良知泯灭的麻瓜们包围的变态环境里)有良知的人觉得自己功德不够、想累积功德,他们做功德就像小偷做坏事一样被麻瓜们误解。

(在变态的环境里)高品质的人会变得低劣,有棱有角的人被逐渐磨平,能成大器的人很难有出头之日、一直被埋没,有真知灼见的人不能、不愿、不敢发声,明白天道的圣贤不愿出山建功立业,得道高人都隐姓埋名躲起来不想趟世间污浊混水。

真正的大丈夫(有志之士、有识之士)会一心向“道”,机缘之下、方法得当、知行合一、坚持累积,最终就可以成正果,达到之前遥不可及的目标。(可以这样做个比喻:在符合条件(机缘)的情况下,有门路(方法)贷款,然后每月一点一点坚持还房贷,最终就可以拥有之前遥不可及的房子。)

解读

? ?
? ? ? 上士在下士环绕的变态环境里自强不息

以前,很多真圣贤和真大师都是“大器晚成”的,比如姜子牙、老子、屈原、齐白石。可是在当前攀比成风、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违背事物发展规律(违背天道)的变态环境里,人们已经没有了匠心精神、没有了深入发展的空间、没有了“大器晚成”的机会。除了环境的外因,还有内因就是有很多人根本耐不住寂寞。在变态的环境里,有匠心精神的人都是孤独的、无人问津的,只有离经叛道的明星、网红、假大师才会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

庄子(也是老子)告诉人们:有一种人,拥有两个特质,必定会大器晚成!两个特质:一是志高,志存高远;二是坚持,长期积累。成圣公式就是这样:立志成为圣贤,坚持学习,提升认知,知行合一,如此累积,必定成圣。

圣人王阳明把“立志”放在人生要事的第一位,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进一步指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中国的孟子也说过:“立志成为圣贤,就可以成为圣贤!人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成圣成神不是梦。哪怕就是梦,大家一起做同样的梦,就是现实!不做“圣贤梦”就无法对接未来的大同世界!有圣贤思想指导,才可以大有作为,造福人间,创造美好的大同世界。如果没有圣贤思想指导,就会胡作非为,为祸人间,导致人类退回石器时代。

中国大人物也非常认同及提倡“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人人向圣人学习、当圣人,非常有利于社会稳定。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要开始引导人们思想境界的提升了。当人类文明到了关键时刻,如果再不学习圣贤书,人类文明就要完蛋了!科技达到一定程度,人的思想必须跟得上才行,不然就会成为极其危险的祸害。科技越高,祸害越大,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未来到处都是黑科技,如果不提升道德素质思想境界,就不能去未来!

《道德经》非同凡书,而是神书。最开始就不是写给凡人看的,而是写给修为高的圣贤看的,只有有神性的人可以对接、领悟。只有人性的人对接不了,充满兽性的人不会看。从尹喜能看出老子的紫气、能理解《道德经》,说明尹喜修为相当高,就是他求老子写书的。从《道德经》能推广、流传开来,说明从周朝春秋时开始相当长的时间段里,很多古代公务员的修为也是相当高的,他们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击败今天99.99%的公务员。

对于天道设定参数,今天人们也许比古人懂得多,因为科技(各种数学公式)就是破解天道设定参数的。而对于天道剧情设定,今天人们懂的并不比2500年前的人多。懂易学的得道高人推算出了天道剧情,写成了《推背图》《马前课》《梅花诗》等预言。中外很多预言都说大同世界圣级剧情是存在的,如果去不了大同世界,只能怪自己没有修为,导致认知不够、功德不够。如果认知和功德够了,就可以直接投胎到大同世界。有些人,这辈子在这个时空胡作非为,下辈子,还不知道去哪里。下辈子成动植物,也是有可能的。我们在哪个时空,完全是自己匹配来的。认知解锁剧情,功德兑换福报。解锁高级剧情以后,存够了功德,就可以真正去高级剧情。功德怎么得?顺应天道,替天行道!

用数学公式计算天道参数的牛顿等科学家都会信神,用《易经》算法推算天道剧情的得道高人都会信神,将两者结合就可以知道:“上士都认为神和天道系统都是存在的。”在天道系统设定的轮回里,低级剧情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不修为,那么只能一直在低级剧情轮回读档。修为就是:提升认知、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累积功德。

下士闻道(看了或听了上面的内容)以后会笑,他们不是看不懂、听不懂,而是懂了,并且以他的认知进行了理解以后,认为上面的内容毫无道理、毫无根据、绝对不可信,还会嘲笑讲“道”的人是傻子,“天道”“功德”“神”“外星人”这些太荒谬了。

下士,也叫“夏虫”、“井蛙”、“麻瓜”。什么叫麻瓜?很多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了”(变成了被功名利禄驱使的机器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只是在模仿之前的自己,重复着之前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七八十岁时才被埋葬,他们没有觉醒、没有自我、没有使命、没有未来,只有“过去”(时间线上的低级剧情),在“过去”像NPC一样轮回读档。他们就是《哈利波特》里的“麻瓜”(认知低下且无法升级的灵长目生物,也可指麻木的吃瓜群众),就是诺贝尔奖得主所说的行尸走肉,就是《未来简史》里的无用之人,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小兵炮灰,就是天道剧情历史大戏里的群众演员或任人摆布的道具。

上士闻“道”以后会知行合一,知就是提升认知、明白天道,行就是顺应天道和替天行道以累积功德。现在大多数人,连“知”都做不到。良知何处去寻找?《创造宇宙说明书》!看完就可以明白天道,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顺应天道、替天行道。

看完《创造宇宙说明书》,就可以提升认知(对接圣贤书中的良知),明白天道(悟道,点亮自己,找回自我)、顺应天道(有功德)、替天行道(点亮他人,点亮世界,大有功德)。在轮回中知行合一,如此累积(功德),当量变引发质变,就可以用认知解锁高级剧情(天道剧情中的大同世界、星际时代)、用功德兑换高级福报(成圣、成神),当达到(用功德兑换)最高境界——宇宙级(佛级)以后,就可以解锁上帝模式,像上帝一样创造、管理(服务)、完善、升级属于自己的宇宙,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简直就是属于自己的极乐世界)。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音版】


上(shàng)士(shì)闻(wén)道(dào),勤(qín)而(ér)行(xíng)之(zhī);


中(zhōng)士(shì)闻(wén)道(dào),若(ruò)存(cún)若(ruò)亡(wáng);


下(xià)士(shì)闻(wén)道(dào),大(dà)笑(xiào)之(zhī)。


不(bù)笑(xiào)不(bù)足(zú)以(yǐ)为(wéi)道(dào)。


故(gù)建(jiàn)言(yán)有(yǒu)之(zhī):明(míng)道(dào)若(ruò)昧(mèi);


进(jìn)道(dào)若(ruò)退(tuì);夷(yí)道(dào)若(ruò)颣(lei);


上(shàng)德(dé)若(ruò)谷(gǔ);广(guǎng)德(dé)若(ruò)不(bù)足(zú);


建(jiàn)德(dé)若(ruò)偷(tōu);质(zhì)真(zhēn)若(ruò)渝(yú);


大(dà)白(bái)若(ruò)辱(rǔ);大(dà)方(fāng)无(wú)隅(yú);


大(dà)器(qì)晚(wǎn)成(chéng);大(dà)音(yīn)希(xī)声(shēng);


大(dà)象(xiàng)无(wú)形(xíng);道(dào)隐(yǐn)无(wú)名(míng)。


夫(fū)唯(wéi)道(dào),善(shàn)贷(dài)且(qiě)成(chéng)。


【译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士的人听见“道”,会马上亲身实践。中士的人听见“道”,会将信将疑不一定回去实践。下士的人听见“道”会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


正是因为下士的大笑,才显出道的高深。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所以古人提出:明白“道”的人好像很愚昧,修“道”的人好像是在退步,平坦


的生活道路好象那样坎坷。(这里大家可以参考道德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


上德的人虚怀若谷,持白守黑,广德不盈,不立不施,不矜其真。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世界上的方正是没有边角,的容器是没有形状可言,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的形象是看不见的,大道隐微而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唯有“道”善于生化万物,并使万物生成。



扩展阅读:出自道德经的名句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出自第23章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出自第23章


企者不立。——出自第24章


自伐者无功。——出自第24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自第25章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出自第25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第25章


重为轻根。——出自第26章


静为躁(zao:四声)君。——出自第27章


善行无辙迹。——出自第27章



扩展阅读: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推荐文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2023-09-20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2023-09-16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许真君宝诰(注解)
2023-09-18
许真君宝诰(注解)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2023-09-20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2023-09-18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2023-09-19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
2023-09-19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