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32章,外篇.任能注解在线

道医阁  2023-09-19 09:44:15

抱朴子32章,外篇.任能注解在线

《抱朴子》32章 外篇.任能


或曰:“尾大於身者, 不可掉;臣贤於君者, 不可任. 故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 才非匹而安仗之者见轻.”

抱朴子曰:“诡哉, 言乎! 昔者荆子总角而摄相事, 实赖二十五老, 臻乎惠康. 子贱起家而治大邦, 实由胜己者多, 而招其弘益. 齐桓杀兄而立, 鸟兽其行, 被发彝酒, 妇闾三百, 委政仲父, 遂为霸宗;夷吾既终, 祸乱亟起. 鲁用季子二十余年, 内无秕政, 外无侵削;人之亡没, 殄瘁响集. 岂非才所不逮, 其功如彼;自任其事, 其祸如此乎! ”

“汉高决策於玄帏, 定胜乎千里, 则不如良平;治兵多而益善, 所向无敌, 则不如信布;兼而用之, 帝业克成. 故疾步累趋, 未若托乘乎逸足;寻飞逐走, 未若假伎乎鹰犬. 夫劲弩难彀, 而可以摧坚逮远;大舟难乘, 而可以致重济深;猛将难御, 而可以折冲拓境;高贤难临, 而可以攸叙彝伦.

“昔鲁哀庸主也, 而仲尼上圣, 不敢不尽其节;齐景下才也, 而晏婴大贤, 不敢不竭其诚. 岂有人臣当与其君校智力之多少, 计局量之优劣, 必须尧舜乃为之役哉! 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耻令其君不及唐虞, 此亦达者之用心也.”


庄子经典

《抱朴子》对俗(九)

?《抱朴子》是东晋医药学家、道教先贤葛洪所著。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抱朴,是道教术语,见于《道德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朴子》今存“内篇”20篇,属道家;“外篇”50篇,属儒家。八仙宫仅整理内篇与大家分享学习。

元代画家王蒙所绘《葛稚川移居图》中的葛洪形象

《抱朴子》内篇

对俗

或问曰:“为道者当先立功德,审然否?”

抱朴子答曰:“有之。按玉钤经中篇云,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

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又云,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

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虽不作恶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责求布施之报,便复失此一事之善,但不尽失耳。

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

■《抱朴子》内篇“对俗卷三”到此结束,明天起将继续学习下一个篇章,“金丹卷四”。

【解释】

有人问道:“追求仙道的人应当首先建立功德,确实是这样吗?”

抱朴子回答说:“有这种说法。《玉钤经中篇》说:“建立功德为最好,免除过错的就次一等了。修炼道术的人认为救人于危难,使人避免灾祸,医治人们的疾病,使他们不白白地死去,这是最好的功德。

追求仙道的人,首先应当把忠孝、和顺、仁信作为根本。如果不去修养品德行为,只是一味地去学习方术,那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做了重大的邪恶之事,司命神就会扣除他一纪的寿命,干了小点的坏事,就会扣除他一算的寿命,根据所犯过错的轻重,所扣除的寿命也就有多有少。

世俗之人接受命运、获得寿命,本来有一定的数量。数量本来就多的,纪算就较难扣完,要很晚才会死亡,如果所禀受的数量本来就很少,而所犯的过错又多,那么纪算就会迅速扣尽而很早就会死掉。还说:“人如果想当地仙,就应该做三百件好事;想做天仙,就应该做一千二百件好事。如果做了千一百九十九件好事,却突然在其间干了一件坏事,那么就会完全丧失从前所有的好事,又应该重新开始计算做好事的数量。

因此做好事不在于其大,做坏事不在于其小。虽然不干坏事,却夸耀自己所千的好事,以及索要干好事的回报,就会丧失这一次好事的善果,只是不会完全丧失而已。

还说:“积累善事没有达到标准,即使是服食仙药,也没有用处。如果不服食仙药,只是不断地干好事,虽然不会马上成仙,但也可以免去突然死亡的灾难。我甚至怀疑彭祖这些人,就是由于善良的功德还没有达到标准,所以才不能升入天庭的吧。”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7任贤垂拱唯亲多灾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7任贤垂拱唯亲多灾

题文诗:

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

处存不废,虑亡之惧,操纲挈领,以整毛目,

握至道数,以御众才,韩白折冲,萧曹竭能,

介人一心,致其果毅,谋夫协思,进其长算;

则人主虽,从容玉房,逍遥云阁,其犹可以,

垂拱任贤,高枕责成.其何必居,茅茨狭陋,

食薄味羹,然後可以,惠流苍生,道洽海外.

昏君不然:其为政或,正者不赏,邪者不罚;

或苛惨酷,纯威无恩,刑过乎重,不恕不逮.

根露基颓,危犹巢幕,自比天日,拟固泰山,

克明俊德,不难企及,小心翼翼,未足算也.

无罪无辜,淫刑以逞,民不见德,唯戮是闻.

官人以顺,己志为贤;擢才则以,近习为前;

上宰鼎列,委母後族;专断顾问,决阿谄徒.

扬引则远,九族外亲,不简器干;信仗在于,

琐才曲媚,憎乎方直;所抑退则,从雷同而,

不察以情;所宠进则,任美谈而,不考绩用.

掌要民官,御戎征将,或贪污以,坏所在矣;

或营私以,乱朝廷矣.终于不觉,不忍黜斥,

犹加亲委,冀其晚效.器小任大,遂及于祸.

良才远量,无援士或,披褐朝隐,或沦穷否,

怀道括囊,民力莫由,陵替之灾,所以多有.

【原文】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韩白毕力以折冲,萧曹竭能以经国,介一人之心致其果毅,谋夫协思进其长算;则人主虽从容玉房之内,逍遥云阁之端,羽爵腐于甘醪,乐人疲于拚舞,犹可以垂拱而任贤,高枕以责成。何必居茅茨之狭陋,食薄味之大羹,躬监门之劳役,怀损命之辛勤,然後可以惠流苍生,道洽海外哉!

【译文】如果确实能够凡行事都节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静处时不忘记骑马奔驰时的警戒,国家存在时不忘记亡国的恐惧,提起网纲和裘领来整理网眼和裘毛,掌握道的精髓来统御众多的人才,韩信、白起一样的武将尽力地克敌制胜,萧何、曹参一样的文臣尽力地治理国家;甲的武士一心表现果敢刚毅;出谋划策的人协调其思虑,提出长远的计划;那么君主即使在华美的房屋里悠闲自得,在入云的楼阁里逍遥无事,雀形酒杯被甜酒腐蚀,艺人们因击掌跳舞而疲惫,仍然可以垂衣拱手地任用贤人,高枕无忧地求得成功。何必居住在茅草盖顶的狭小简陋的房子里,吃着味道淡薄的不加调味的肉汁,亲自去做看门的苦事,付出有损生命的劳动,然后才能广施恩惠于众百姓,使其道义远播海外呢?

【原文】昏惑之君,则不然焉。其为政也,或仁而不断,朱紫混漫,正者不赏,邪者不罚。或苛猛惨酷,或纯威无恩,刑过乎重,不恕不逮。根露基颓,危犹巢幕,而自比于天日,拟固于泰山,谓克明俊德者不难及,小心翼翼者未足算也。于是无罪无辜,淫刑以逞,民不见德,唯戮是闻。

【译文】昏庸糊涂的君主就不是这样,他们为政的时候,或者施仁德而缺乏果决,滥封官职,正直的人不赏赐,邪恶的人不惩罚;或者苛刻严厉,惨烈残酷,只有威严没有恩德,刑罚过重,没有饶恕没有追悔。树根暴露,墙基毁坏,危险就像在帐幕上筑鸟巢,但还自比于天上的太阳,认为稳固同于泰山,认为能够明察任用俊德之士不难做到,恭敬谨慎不值得考虑。于是对无罪无辜的人滥施刑罚以求快意,百姓见不到仁德,而只听到杀戮。

【原文】官人则以顺志者为贤,擢才则以近习者为前。上宰鼎列,委之母後之族;专断顾问,决之阿谄之徒。所扬引则远九族外亲,而不简其器干;所信仗则在于琐才曲媚,而憎乎方直;所抑退则从雷同,而不察之以情;所宠进则任美谈,而不考其绩用。掌要治民之官,御戎专征之将,或贪污以坏所在矣,或营私以乱朝廷矣,或懦弱以败庶事矣,或恇怯以失军利矣。终于不觉,不忍黜斥,犹加亲委,冀其晚效。器小任大,遂及于祸。良才远量无援之士,或披褐而朝隐,或沈沦于穷否,怀道括囊,民力莫由,陵替之灾,所以多有也。

【译文】任人为官则以顺从己意的人为贤者,选拔人才就以近旁熟悉的人优先。辅政大臣和三公九卿,都封给了母后的家族;决断大事听取意见,则听之于阿谀谄媚的人。所提拔的远至九族外亲,而不查验他们的才能;所信任倚仗的都是曲意逢迎的平庸之才,而憎恶正直的人;所贬抑都是由于听取随声附和之言,不去作深入的调查;所宠幸擢进的都是相信赞美之辞,而不去考查其作用。掌握大权治理百姓的官员,统管三军专任征伐的将领,有的贪污读职,有的经营私利扰乱朝纲,有的怯懦软弱弄坏了好多事情,有的胆小恐惧丧失军机。但最终没觉察到,不忍心贬黜斥退,仍然亲近信任,希望他们以后尽力。才能小任职重,于是造成祸患。才能出众、深谋远虑但孤立无援的人,有的身处低位,虽在朝却等于隐居;有的沉沦在穷乡僻壤,虽然胸怀治国之道,但却像装入袋中,无法施展,朝纲废弛上下失序的灾祸就经常发生了。

抱朴子外篇讲什么?

外篇》的基本内容 《外篇》言人事,以儒家为宗,反映了葛洪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弭讼》等9篇论述时政得失,讥刺世俗,言治民之法。 《臣节》等7篇评人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君道》等14篇谏君主任贤举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 《勖学》、《崇教》两篇论超俗出世。 《交际》等5篇论修身。 《钧世》等7篇论文言著书之贵。 《诘鲍》篇主张有君。 《博喻》、《广譬》两篇皆替喻,重复诸篇思想。 《自叙》一篇殿后,乃自传体,亦为全书之序。 《外篇》论时政得失,托古刺今,讥评世俗,述治民之道,主张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外篇》还阐述了进步的文学观,强调要注重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同时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认为文学是发展的,今胜于古,既要反对唯古是尊,又要反对厚今薄古。强调文学批评要注意作者的风格、个性,要广录博收,反对偏嗜和浅尝。 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之中,将玄学与道教纳为一体,将神学与道学纳为一体,将方术与金丹纳为一体,将丹鼎与符炁纳为一体,将儒学与仙学纳为一体,从而确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

《抱朴子》论仙(一)

抱朴子》是东晋医药学家、道教先贤葛洪所著。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抱朴,是道教术语,见于《道德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朴子》今存“内篇”20篇,属道家;“外篇”50篇,属儒家。八仙宫仅整理内篇与大家分享学习。

元代画家王蒙所绘《葛稚川移居图》中的葛洪形象

《抱朴子》内篇

论仙

或问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

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况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为无之?”

於是问者大笑曰:“夫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故三五丘旦之圣,弃疾良平之智,端婴随郦之辩,贲育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然,必至之大端也。徒闻有先霜而枯瘁,当夏而凋青,含穗而不秀,未实而萎零,未闻有享於万年之寿,久视不已之期者矣。

故古人学不求仙,言不语怪,杜彼异端,守此自然,推龟鹤於别类,以死生为朝暮也。夫苦心约己,以行无益之事,镂冰雕朽,终无必成之功。未若摅匡世之高策,招当年之隆祉,使紫青重纡,玄牡龙跱,华毂易步趍,鼎餗代耒耜,不亦美哉?

每思诗人甫田之刺,深惟仲尼皆死之证,无为握无形之风,捕难执之影,索不可得之物,行必不到之路,弃荣华而涉苦困,释甚易而攻至难,有似丧者之逐游女,必有两失之悔,单张之信偏见,将速内外之祸也。夫班狄不能削瓦石为芒针,欧冶不能铸铅锡为干将。

故不可为者,虽鬼神不能为也;不可成者,虽天地不能成也。世间亦安得奇方,能使当老者复少,而应死者反生哉?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令有历纪之寿,养朝菌之荣,使累晦朔之积,不亦谬乎?愿加九思,不远迷复焉。”

【解释】

有人问:“神仙能长生不死,这真的可能做到吗?”

抱朴子回答说:就算视力最好的人,也不能把有形的事物全部看见;就算听力最好的人也不能把所有的声音一一听见;就算拥有大章、竖亥那样的捷足,所走过的地方,也还是没有没走过的多;就算拥有大禹、伯益、章谐那样的智慧,所见识的,也还是没有见识过的多。宇宙万物纷杂,什么没有呢?况且成仙的人已随处见于各种记载,不死之道,怎么会没有呢?”

于是问话的人大笑说:“有始则必有终,有存则必有亡。所以像三皇五帝、孔丘、周公那样的圣人,后稷、樗里子、张良、陈平那样的智者,端木赐、晏婴、随何、郦食其那样的辩才,孟贲、夏育、五丁那样的勇士,也都死了,这是人生事理的必然规律,是一定会来临的最后归宿。人们只听说过在霜降之前就枯萎,正值盛夏便落青,含孕着穗儿却不开花,没有结果实就凋零的事,还没有听说过有谁享受万年之寿,长生久视而不死。

所以古人做学问不求成仙之术,言谈话语不涉及怪异的东西,杜绝那些不合正道的学说,遵守这种自然法则,把乌龟仙鹤排斥归为人以外的类别,把生死看作如朝暮一般短暂。若苦心约束自己,去做些没有益处的事,有如刻镂冰块,雕琢朽木一样,到头来也不会有任何成效的,不如施展出匡世济时的高明策略,得至毕生的宏福,使紫青绶带重新系在身上,用黑色公畜祝祭王朝的兴起,用华美的车子替代步行,用鼎中的美食取代田间的农耕,不也很好吗?

每当想起诗人做《甫田》讽刺国君,再深思孔子关于人‘皆死’的论断,就不去做那些如同把握不具形态之风,捕捉难以捉摸之影,索求不可得到之物,行走不达目的之路,放弃荣华富贵而去涉足困苦,丢下唾手可得而去谋求艰难的事。这些就像‘桑者之逐游女’的故事中说的那样,必然会两头受损而后悔;又好像单豹、张毅那样,固执偏信,必然会招致身内外的灾祸。即使是公输班、墨翟,也不能把瓦石削成针尖;欧冶子也不能把铅锡铸成宝剑。

所以说,做不到的事,即使鬼神也做不到;做不成的事,哪怕天地也做不成。世间哪里能得到奇方,能使年老的人变回少年,本该死的人反而复生呢?而先生却想延长蟪蛄的寿命,让它活上一年;想保养朝菌的荣华,让它能活上一个月,这不是太荒谬了吗?希望你能多加思考,迷途知返,不要走得太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推荐文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04)在线学习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2023-09-20
性命圭旨42.坐禅图修炼详解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2023-09-16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声贯于顶”
许真君宝诰(注解)
2023-09-18
许真君宝诰(注解)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1)在线学习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2023-09-19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17)在线学习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2023-09-20
梅花易数序入门详解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2023-09-18
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2023-09-19
道德经简读第八十一章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
2023-09-19
易经证释离卦详解